點亮萬家燈火,溫暖百姓心田,凝聚社會力量……2024年,宜昌市政協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四下基層”的重要批示精神,圍繞省政協共性指導議題和“雙服務”主題活動要求,不斷推動“一線協商·共同締造”行動走深走實。
在體制機制上下功夫
上下貫通一體推進解民憂
“現在出門有公交,用電不用愁,休閑有去處。”冬日下的西陵區夜明珠街道平湖馨苑社區,居民們曬著太陽、拉著家常,顯得格外熱鬧。
曾經的這里可不像現在這般美好。公交不便、頻繁停電、無活動場所等讓社區居民苦不堪言。
聚焦群眾急難愁盼身邊事,包聯單位宜昌市政協聯合西陵區政協通過多次開展“一線協商·共同締造”行動,與公交集團、住建、城管、國網宜昌供電公司、宜昌城發集團等眾多單位面對面協商,不僅推動沙河環保主題公交線正式開通,暢通6600多名居民出行路,還“電”亮1137戶居民新生活,更助推3個黨群連心站的籌建。
這只是全市政協找準一線協商發力點,助力改善人居環境,解決民生實事的一個生動縮影。
宜都政協聚焦城坡垴停車難題,組織市、縣兩級委員一線協商,探索跨級聯動盤活國有資產,新建停車場,為村集體年創收15萬元;興山政協開展流動協商,采取部門籌資、群眾出力,共同解決水月寺鎮野竹池村道路會車不便、季節性缺水等難題;猇亭政協把協商會開進六泉湖社區,助力幸福食堂、連心茶社、殘疾人之家、文化廣場等全方位更新換代,讓居民從社區事務的“旁觀者”轉變為“志愿者”。
民生暖則民心聚。一年來,宜昌政協圍繞“做強縣級、做實鄉鎮級、做活村社區”工作目標,構建覆蓋縣、鄉、村三個層面的工作體系。全市13個縣(市、區)級政協活動聯組、174個鄉鎮(街道)級政協活動聯絡組、176個村(社區)級基層委員活動小組(小分隊),構建起“縱向到底、橫向到邊、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治理體系,讓政協力量真正在基層治理一線得到發揮。
在探索創新上下功夫
凝聚共識集聚眾智促發展
路邊一株小小的魚腥草,卻在當陽市兩河鎮做到產值超15億元,讓其成為全國知名的三產融合特色小鎮、全國最大的魚腥草集散中心,這背后多虧了“一線協商·共同締造”的助力。
為將魚腥草打造成百億產業,賦能鄉村振興,當陽政協圍繞產業延鏈補鏈強鏈,共組織開展一線協商活動36次,形成建議86條,引領市場主體、村民群眾共同締造魚腥草產業。“魚腥草”的逆襲,也成為一場同心聚力、共同締造的生動實踐。
產業興則百姓富。一年來,宜昌政協按照“就近就地、便于工作、自愿報名、綜合搭配、動態調整”原則,不斷優化2812名駐宜的省市縣三級政協委員下沉編組,并開展經常性活動,聚力產業振興。
五峰是全省茶產業社會化服務試點,針對茶園誰來種、誰來管、誰來采的難題,自治縣政協通過一線協商聽民意、集眾智,推動全縣組建茶產業社會化服務主體35家、隊員2338名,創建“三峽茶師”勞務品牌,用社會化服務破解“茶園之困”;夷陵政協連續3年聚焦建筑業高質量發展,通過一線協商為建筑行業搭平臺、聚人氣、獻良策,推動產業大幅邁上200億臺階;遠安政協聚焦磷石膏的治理及利用,深入磷化工企業開展一線協商,助力打造磷化工循環產業。
一年來,705場次“一線協商·共同締造”行動,助力推動和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1163件……全市政協委員堅持“有事好商量”,將“五共”理念融入“一線協商·共同締造”全過程,凝聚共識、完善思路,形成一個個巧構思、解難題、謀發展的“好點子”“好方案”“好措施”,守護城鄉居民的“煙火氣”,有效破解“發展之困”“轉型之艱”“闖關之難”。
在活動質效上下功夫
推動“一件”到“一類”謀福祉
“新睡式桌椅安裝好了,新學期孩子們再也不用趴在桌上午睡了!”2024年秋季開學,在枝江市顧家店鎮小學,前去接送孩子的家長欣喜地分享著這一振奮人心的消息。
為積極回應師生和家長“溫馨午睡”訴求,枝江政協將一線協商開進鎮小學,協調資金22.4萬元,購買320套躺平式桌椅,讓農村孩子午休從“趴睡”到“躺睡”。
被解決的難題不只有午睡。一批關愛少年兒童的實事好事在協商中得到落實,實現“協商一件、落實一件、受益一片”。
伍家崗政協通過一線協商廣泛聚集智慧、資金、技術,將白馬山社區廢舊潮濕的防空洞變成“社區會客廳”“兒童樂園”,并組建8支志愿服務隊開展日常管理;點軍政協聚焦親子主題和兒童主體,協商助力艾家村建立“共享親子樂園”,組織大型親子游戲、親子閱讀活動40余次,受益兒童2000余人次;秭歸政協組織全縣178名政協委員每人結對1名留守兒童,定期走訪互動,幫助實現微心愿;長陽政協組成“向陽花開”政協志愿服務隊,幫助孩子們實現一個個微心愿。
一年來,66次全省共性指導議題活動,1177次委員“雙服務”主題活動……市政協委員們深入居民小區、農村場壩、中小學校,與相關部門、群眾代表、社區工作者等面對面協商,逐一研判“解剖麻雀”,助力解決百姓的“關心事、揪心事、操心事”。
從各自為政的“獨角戲”向多元共治的“大合唱”,從“要我干”到“我要干”,從“共商解決一件事”到“推動辦好一類事”,廣大委員聯系群眾能力得到極大增強,人民政協在基層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得到有效發揮。(記者 時剛 通訊員 劉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