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委員,同志們:
今天,我和大家一起學習、思考的內容是如何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運用好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這一問題可以從以下五個方面來理解。
一、馬克思主義到底要解決什么問題
馬克思主義到底是一門什么樣的學問和學科?馬克思主義產生于19世紀中葉,今天的中國和世界還需要它嗎?我們為什么一直強調要堅持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到底能夠給我們帶來什么?馬克思主義到底要解決些什么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人民中心”“人民至上”,強調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強調“為人類求解放”,這就抓住了馬克思主義最根本的立場和最本質的內容。結合習近平總書記對馬克思主義的重要論述,我們可以對馬克思主義作出如下表述:馬克思主義是一門研究如何讓勞動者過上好日子的學問,是一門實現無產階級和全人類對美好生活向往的學問,是一門為人類求解放、為世界謀大同的學問,是一門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學問。
恩格斯在1847年10月—11月間完成的《共產主義原理》中,開宗明義地對他和馬克思創立的思想作了明確的界定。他說:“第一條:什么是共產主義?”“答:共產主義是關于無產階級解放的條件的學說。”共產主義,也就是馬克思主義,它是一門研究如何實現無產階級和人類解放的學問。讓“無產階級”擺脫世界的奴役和壓迫,成為這個世界的主人,這就是馬克思主義這一學說的全部使命。但是,什么是無產階級呢?恩格斯《共產主義原理》第二條接著就回答了這一問題,他說:“無產階級是完全靠出賣自己的勞動而不是靠某一種資本的利潤來獲得生活資料的社會階級。一句話,無產階級或無產者階級是19世紀的勞動階級。”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到,在資本主義社會中,無產階級最本質的含義,就是勞動階級。只要是依靠勞動而不是依靠資本的利潤來獲得生活資料的社會階級,就是無產階級。因此,當我們說一個人是無產階級時,是就其財富的來源,而不是就其財富的多寡來說的。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1888年英文版的注釋中說:“無產階級是指沒有自己的生產資料、因而不得不靠出賣勞動力來維持生活的現代工人階級。”把無產階級理解為“勞動階級”是馬克思和恩格斯的共同主張。讓無產階級當家做主人,即實現無產階級的專政,實質就是勞動階級成為國家的主人,實現勞動階級的解放,讓他們擺脫自然界、人類社會和思想的奴役和壓迫,真正過上好日子。
立足于無產階級和人類的解放來展開和理解馬克思主義的全部內容,是我們正確認識和把握馬克思主義的關鍵。要不要堅持馬克思主義,最核心最本質的問題就是要不要實現勞動者的解放,要不要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不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實質,就是不希望勞動群眾過上好日子。
怎樣才算好日子?簡單說,好日子有三個指標:一是要有足夠豐富的物質生活資料,解決老百姓的吃穿住行;二是要有平等和諧的社會關系,建立起沒有剝削和壓迫的社會;三是要有精神的愉悅和舒暢,擺脫自己的思想的奴役和壓迫。恩格斯在1880年1月—3月間完成的《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中對此作了經典的表述。他說,在未來的共產主義社會,“人終于成為自己的社會結合的主人,從而也就成為自然界的主人,成為自身的主人——自由的人。”馬克思恩格斯認為,要想做到這一點,讓無產階級真正過上好日子,就必須使無產階級取得“公權力”,擺脫生產資料的資本屬性,使生產資料成為公共財產,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解決資本主義社會的矛盾和問題,使“階級的繼續存在成為時代的錯誤”。只有到這個時候,無產階級才能真正擺脫自然界、人類社會和自身的奴役和壓迫,成為自然的主人、社會的主人、自身的主人。只有到這個時候,無產階級才能真正實現自身的自由、發展和解放。一句話,實現人民群眾的自由、發展和解放,是馬克思主義的一以貫之之道,圍繞如何實現“三個解放”“做三個主人”,則構成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整體架構和理論體系。
二、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堅持什么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馬克思主義博大精深,歸根到底就是一句話,為人類求解放。”這是就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和實踐的主題來說的。圍繞這一主題,我們今天堅持馬克思主義應該堅持什么,學習和踐行馬克思主義應該學習和踐行什么。根據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我們可以從以下九個方面來理解這一問題。
1.堅持馬克思主義關于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思想。
任何科學都是探索、研究和發現規律的。如果人類社會發展沒有規律,那么,社會科學就不可能建立起來。馬克思主義科學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和最終走向共產主義的必然趨勢,從而創立了實現無產階級和人類解放的科學理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馬克思堅信歷史潮流奔騰向前,只要人民成為自己的主人、社會的主人、人類社會發展的主人,共產主義理想就一定能夠在不斷改變現存狀況的現實運動中一步一步實現。
2.堅持馬克思主義關于堅守人民立場的思想。
既然馬克思主義是一門研究如何讓勞動者過上好日子的學問,是一門實現無產階級和全人類對美好生活向往的學問,是一門為人類求解放、為世界謀大同的學問,是一門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學問,那么,人民就是馬克思主義的一個核心概念,人民立場就是馬克思主義最鮮明的基本立場。作為一名馬克思主義者,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我們想問題要牢牢站在人民的立場上想問題,做事情要牢牢站在人民的立場上做事情,否則,就是背離了黨的性質宗旨。
3.堅持馬克思主義關于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思想。
資產階級在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政治解放的問題,提出了要建立自由民主平等的政治共和國,這是一個巨大的歷史進步,但是它最大的問題是不講經濟解放,不講經濟平等。沒有經濟上的解放和平等,其他一切也就無從談起。馬克思主義認為,物質生產力是全部社會生活的物質前提。要實現人的平等和解放,首先就是要實現經濟平等,實現經濟解放。所以,馬克思主義主張一定要從生產力入手理解生產關系和全部社會關系,從物質生產勞動出發尋找解決全部社會問題奧妙的鎖鑰。
4.堅持馬克思主義關于人民民主的思想。
人民民主,簡言之就是人民當家作主。人民當家作主的理論,就是馬克思主義;人民當家作主的組織就叫共產黨;人民當家作主的制度就是社會主義;人民當家作主的道路就是社會主義道路。但是,人民當家作主并不意味著每個人都是國家元首,它是指一切制度、一切組織、機構和設施都是緊緊圍繞人民的利益來設計,都是為了維護和實現人民利益的。如果有的黨員或組織沒有緊緊圍繞人民利益來想問題、做事情,那就說明他背離了黨的性質和宗旨。
5.堅持馬克思主義關于文化建設的思想。
列寧說:“政治是經濟的最集中的表現。”毛澤東說:“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會的政治和經濟在觀念形態上的反映。”文化的內核是意識形態。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意識形態工作是為國家立心、為民族立魂的工作。”一個國家沒有“心”會怎樣,一個民族沒有“魂”又會如何?所以,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國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鑄之”的重大要求,強調“理論自覺、文化自信,是一個民族進步的力量;價值先進、思想解放,是一個社會活力的來源。”
6.馬克思主義關于社會建設的思想。
堅持馬克思主義關于社會建設的思想,就是要堅持“生產將以所有的人富裕為目的”,“所有人共同享受大家創造出來的福利”,堅持社會應該“給所有的人提供健康而有益的工作,給所有的人提供充裕的物質生活和閑暇時間,給所有的人提供真正的充分的自由”。簡言之,就是實現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
7.堅持馬克思主義關于人與自然關系的思想。
正確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問題,是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的一個重要內容。恩格斯在1843年底撰寫的《國民經濟學批判大綱》就提出了“人類與自然的和解以及人類本身的和解”的問題,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也提出了“人和自然界之間、人和人之間的矛盾的真正解決。”習近平總書記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恩格斯的人與自然關系思想,提出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思想,提出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文明觀,認為自然是生命之母,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人類必須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牢固樹立和切實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動員全社會力量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共建美麗中國,讓人民群眾在綠水青山中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走出一條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8.堅持馬克思主義關于世界歷史的思想。
資本主義社會化大生產的生產方式開創了歷史向世界歷史的廣闊空間,使“狹隘地域性的個人為世界歷史性的、真正普遍的個人所代替”“各民族的原始封閉狀態由于日益完善的生產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間的分工消滅得越是徹底,歷史也就越是成為世界歷史。”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體化的世界就在那兒,誰拒絕這個世界,這個世界也會拒絕他。”“我們要站在世界歷史的高度審視當今世界發展趨勢和面臨的重大問題,堅持和平發展道路,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堅持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不斷拓展同世界各國的合作,積極參與全球治理,在更多領域、更高層面上實現合作共贏、共同發展,不依附別人、更不掠奪別人,同各國人民一道努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把世界建設得更加美好。”
9.堅持馬克思主義關于馬克思主義政黨建設的思想。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始終同人民在一起,為人民利益而奮斗,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同其他政黨的根本區別。我們要統攬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持之以恒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堅持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做到堅持真理、修正錯誤,永遠保持共產黨人政治本色,把黨建設成為始終走在時代前列、人民衷心擁護、勇于自我革命、經得起各種風浪考驗、朝氣蓬勃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
馬克思主義博大精深,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內涵豐富。在今天學習、實踐和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就是要學習、實踐和堅持以上九個方面的內容。在今天做一個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最核心和根本的一點就是真正做到像習近平總書記所說的那樣“以人民為中心”“以百姓心為心”,把老百姓真正放到心上,切實維護和實現好勞動群眾的利益。
三、如何理解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
關于辯證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十八屆中央政治局就辯證唯物主義基本原理和方法論進行第二十次集體學習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學習世界統一于物質、物質決定意識的原理,堅持從客觀實際出發制定政策、推動工作;學習事物矛盾運動的基本原理,不斷強化問題意識,積極面對和化解前進中遇到的矛盾;學習唯物辯證法的根本方法,不斷增強辯證思維能力,提高駕馭復雜局面、處理復雜問題的本領;學習認識和實踐辯證關系的原理,堅持實踐第一的觀點,不斷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這四個方面的內容,為我們理解和把握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提供了基本框架和基本遵循。
關于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十八屆中央政治局就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和方法論進行第十一次集體學習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學習和掌握社會基本矛盾分析法,深入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學習和掌握物質生產是社會生活的基礎的觀點,準確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關系;學習和掌握人民群眾是歷史創造者的觀點,緊緊依靠人民推進改革。這四個方面的內容,為我們理解和把握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提供了基本框架和基本遵循。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在今天我們運用好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方法論,首先就要學習運用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堅持好、運用好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具體地說,就是“六個必須堅持”,即人民至上、自信自立、守正創新、問題導向、系統觀念、胸懷天下。
有學者認為,只有討論世界的本源問題,即討論誰是第一性誰是第二性問題,才是世界觀,因此,對“六個必須堅持”所具有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內涵持有疑義。持此種觀點的論者實際上是對世界觀的概念做了狹義理解,即把世界觀理解為自然觀。顧名思義,世界觀是人們對世界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是在最一般的本質和最普遍的規律層面探討自然界、人類社會以及人類本身問題的一種觀點和方法。從中外哲學的歷史發展來看,有的哲學家是從對自然界的認識出發,上達和推演出對整個宇宙人生的認識和理解;有的哲學家是從對社會的認識出發,上達和推演出對整個宇宙人生的認識和理解;還有的哲學家是從對人本身和人的思維的認識出發,上達和推演出對整個宇宙人生的認識和理解。不管是哪種情況,只要是論述事物最一般本質和最普遍規律的學說,只要從特殊中發現了普遍或是從個別中提煉出一般的理論,就具有了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意涵。
馬克思恩格斯既從對自然界的認識出發,上達和推演出對整個宇宙人生的認識和理解,也從對社會和人自身的認識出發,上達和推演出對整個宇宙人生的認識和理解,但馬克思恩格斯更多的是從對社會和人自身的認識出發,上達和推演出對整個宇宙人生的認識和理解。和馬克思恩格斯一樣,習近平總書記既從對自然界的認識出發上達和推演出對整個宇宙人生的認識和理解,但更多的也是更重要的是從對社會和人自身的認識出發,上達和推演出對整個宇宙人生的認識和理解。
因此,“六個必須堅持”具有重要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意義。“必須堅持人民至上”,體現了馬克思主義人民性的本質特征。人民至上是在世界觀、方法論層面對馬克思主義本質特征的生動概括,是馬克思主義根本政治立場的鮮明體現;“必須堅持自信自立”,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科學性的本質特征,一方面自信自立強調的是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另一方面自信自立強調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是辯證唯物主義關于尊重客觀規律性與主觀能動性相統一思想的理論升華;“必須堅持守正創新”,體現了馬克思主義開放發展性的本質特征,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的科學創新理念,是馬克思主義開放性和發展性理論品格的思想提升;“必須堅持問題導向”,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實踐性的本質特征,是對馬克思主義實踐觀點和認識論思想的重大發展;“必須堅持系統觀念”,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的辯證思維方法,是對馬克思主義辯證法思想和辯證思維理論的重大發展;“必須堅持胸懷天下”,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為人類求解放的價值追求和宏偉目標,是馬克思主義關于實現每一個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中國式表達,是共產主義理想的時代呈現和忠誠踐履。
四、如何運用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解決中國問題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一門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來思考和研究中國問題和中國實踐的學問和學科,也是一門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來思考和研究世界問題和世界實踐的學問和學科。因為這一思想緊緊圍繞新時代的三大課題,運用“六個必須堅持”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既思考和解決了中華民族在偉大復興的關鍵時刻,中國向何處去、中國怎么辦的問題,所以它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同時,又思考和解決了面臨百年不遇之大變局的世界,人類正處在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世界向何處去、世界怎么辦的問題,所以它是21世紀世界的馬克思主義。
創新的根本和關鍵就在于發現前人沒有發現的問題,解決前人沒有解決的矛盾,完成前人沒有完成的任務。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問題、不同的使命和不同的擔當,因而就形成了不同的理論。與新民主主義這一時期我們黨要完成的任務和解決的矛盾這一偉大實踐和取得的偉大成就相對應,形成了中國共產黨關于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理論;與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這一時期我們黨要完成的任務和解決的矛盾這一偉大實踐和取得的偉大成就相對應,我們黨形成了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理論;與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這一時期我們黨要完成的任務和解決的矛盾這一偉大實踐和取得的偉大成就相對應,我們黨形成了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與新時代我們黨要完成的任務和解決的矛盾這一偉大實踐和取得的偉大成就相對應,我們黨形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運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解決中國問題形成的一個重大理論成果,就是中國式現代化理論。2023年2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新進中央委員會的委員、候補委員和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研討班上發表重要講話時指出:概括提出并深入闡述中國式現代化理論,是黨的二十大的一個重大理論創新,是科學社會主義的最新重大成果。一個國家走向現代化,既要遵循現代化一般規律,更要符合本國實際,具有本國特色。中國式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國情的鮮明特色。關于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特色、本質要求和重大原則,黨的二十大報告已經作出了明確概括。但是,各國現代化的一般規律和共同特征是什么,學者們還有不同的理解。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現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現代化標準。我們推進的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2023年3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出席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時提出了現代化的五點主張,這就是要堅守人民至上理念,突出現代化方向的人民性;要秉持獨立自主原則,探索現代化道路的多樣性;要樹立守正創新意識,保持現代化進程的持續性;要弘揚立己達人精神,增強現代化成果的普惠性;要保持奮發有為姿態,確保現代化領導的堅定性。我個人體會,這五個方面體現了現代化的一般原則和共同特性。我們應該認真學習,深刻領會。
五、如何運用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分析和解決世界問題
如果說運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思考研究中國問題和中國實踐形成的一個重大理論成果就是中國式現代化理論,那么,運用這一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思考研究世界問題和世界實踐形成的一個重大理論成果就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
什么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習近平總書記作出了鮮明的概括,“人類命運共同體,顧名思義,就是每個民族、每個國家的前途命運都緊緊聯系在一起,應該風雨同舟,榮辱與共,努力把我們生于斯、長于斯的這個星球建成一個和睦的大家庭,把世界各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變成現實。”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為世界謀大同,讓世界各國人民都過上好日子,這是共產黨人的價值追求和奮斗目標。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運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思考研究世界問題和世界實踐形成的一個重大理論成果,是馬克思主義關于為人類求解放思想的當代形態和生動實踐,是對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的共產主義理論的豐富和發展。
人類文明新形態是以習近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新時代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解決中國問題、應對百年不遇世界大變局的偉大創造,這一文明新形態堅持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與生態文明的有機統一,消解了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之間的對立,超越了自然中心主義與人類中心主義的二元對立,實現了對以往人類文明形態的辯證否定和積極揚棄,是合規律性與合目的性的有機統一,因而,這一文明形態是促進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實現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的文明,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文明,是人與社會和諧統一的文明,是“五位一體”整體推進、協調發展的文明,是占領了真理和道義制高點的文明。
人類文明新形態的理論和實踐充分彰顯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真理力量與道義力量,是中華文明的歷史昭示與革故鼎新,更是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踐創造和理論創新。它超越了以往的一切舊文明,是迄今為止人類文明的最高形態,是真正的人間正道,也是人類文明發展的必由之路,因而具有重要的世界意義。
(作者系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北京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本文為作者在全國政協新任委員學習研討班上的講課稿,有刪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