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富,先修路。長陽土家族自治縣鴨子口鄉鴨子口村王家坡住有20余戶村民,緊鄰清江和324省道,地理位置極佳。但一條不到1公里的泥巴路,成了車輛進出的“攔路虎”,也制約了村里的發展。
“就那么幾百米沒修,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不說,車還進不來。想把東西賣出去,只能肩挑背扛,實在是累。”73歲的村民王鳳英種了2畝茶葉和2畝梔果,一年能多5000余元的收入,可每年田里的收成都是老人甜蜜的負擔。
十幾年來,這條短短的泥巴路攔住了近在咫尺的省道,也攔下了村民們的致富夢。“一定要讓這條路成為村民的致富路!”鴨子口村駐村第一書記、市政協辦公室人事科科長周紹山了解情況后,暗暗定下了修路的目標。
群眾的事還得群眾商量著辦。2023年11月21日,一場“坨坨會”開到了王家坡。
“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幸福生活,共同締造!”聽說要修路,村民紛紛響應,自發捐款籌資、投工投勞、讓田讓林。
“我們也是鴨子口村的人,老家要修路,我們得支持!”已在外安家的王龍、王勇兩兄弟打通了周紹山的電話,通過微信轉來2000元,支持家鄉修路。
今年5月,經過市縣兩級政協、鄉黨委政府、村“兩委”和駐村工作隊多方奔走對接,成功爭取到鄉村振興財政銜接資金項目支持,解決了最后的資金問題。
平路基、削邊坡、砌堡坎、澆路面,施工有序推進。為了省錢,村干部、駐村工作隊隊員和村民還自發組成了施工隊。據統計,修路期間群眾自發投工200多人次,籌資投入12000余元。
今年國慶假期,長878米的王家坡道路順利通車并接上省道。借此機會,村民還自發投入打通入戶路180多米。
“這下貨車可以上門來收,我那幾塊空地得再種上!”不用肩挑背扛,王鳳英計劃著來年再多種點經濟作物。
出行“最后一公里”解決了,村民們又有了新期待。“咱們地理位置這么好,是不是可以發展鄉村旅游?”在村民的歡笑聲中,周紹山又定下了下一次“坨坨會”的主題。(記者 高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