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大棚里商出金點子
——夷陵區政協助力農業產業升級
“以前靠天吃飯,一場大雨就讓辣椒絕收,現在有了政策托底,我們計劃建大棚搞設施農業!”在宜昌市夷陵區樟村坪鎮古村村蔬菜種植基地,種植大戶楊角虎正滿懷信心地向政協委員們介紹20畝蔬菜大棚的未來規劃。8年前,楊角虎從外地入駐樟村坪鎮發展蔬菜種植產業,見證了本地從傳統農業到規模化現代農業的華麗轉身。
4月15日,夷陵區政協樟村坪活動聯絡組組織政協委員深入古村、黃馬河等4個高山蔬菜主產村,圍繞產業發展獎補政策實施情況開展專題調研。調研發現,樟村坪鎮憑借獨特的氣候優勢,通過“土地流轉補貼+特色產業獎補”等政策組合拳,吸引了興山、保康等地多家市場主體入駐,培育蔬菜種植基地近千畝,但產業仍面臨基礎設施薄弱、抗風險能力不足、產銷銜接不暢等發展瓶頸。
協商座談會上,鎮分管農業負責人坦言,“外來市場主體在享受農業產業獎補政策時還存在一定障礙,農業基礎設施補短板方面目前還缺乏針對性的惠農政策,無人種和無處銷的問題仍然存在。”
面對這些問題,政協委員們結合調研情況積極建言獻策。周三新委員建議,加大對“小田并大田”項目建設的支持力度,通過土地整治打造連片示范方陣;胡必喜委員力推“助農直播帶貨”,建議設立鎮級電商服務中心,培育本土網紅帶貨團隊;黃定萍委員建議,進一步完善聯農帶農機制,對年銷售額超100萬元的市場主體給予品牌建設專項獎勵。
“此次協商成果已形成專題報告,委員們的意見建議得到鎮委鎮政府高度重視和積極回應。”樟村坪委員活動組表示。
據了解,該鎮新修訂7項農業產業發展扶持獎補政策,設立設施農業建設專項補貼,對新建5畝以上標準化大棚按建設成本的50%標準進行補助,推動“樟村坪味道”區域公共品牌創建,對獲得農特優新農產品認證的主體給予8萬元獎勵,支持建設片區農產品集散中心和農產品展示展銷中心,這些舉措將有效破解產業發展難題,為推動山區特色農業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今年來,夷陵區政協充分發揮專門協商機構優勢,統籌各專委會、活動組協商安排,緊扣黨政所需、群眾所盼、政協所能、委員所長謀劃開展一線協商活動,推動政協協商與基層協商無縫銜接,為全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通訊員 丁瓊 吳昊昊 審核人 汪昱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