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事多商量 有事好商量 有事會商量
10月18日,興山縣水月寺鎮野竹池村池茶苑壩里,幾十把木椅合圍而坐,主持人簡潔的開場白后,來自市、縣兩級下沉一線的政協委員、縣直相關部門負責人、鎮村干部、村民代表直奔主題,就村基礎設施補短板、村產業發展等前期委員們多次走訪調研的事項開展“駐點協商”,尋求解決方案。
經過兩小時的協商,最終確定解決方案:縣水利部門負責籌資改造蓄水池;交通部門負責籌資完善村內交通建設;農業技術部門做好對茶農、茶企的技術培訓,安排一名專業技術人員進行跟蹤服務;村里按照“共同締造”理念積極參與,共建共管共享。
“野竹池村可立足實際,結合周邊旅游業的發展,做一個階段性發展規劃,一步步實現‘小目標’。”在討論的尾聲,下沉的委員們建議。“實打實,干貨滿滿,很有成效!”應邀參會的興山縣住建局駐野竹池村幫扶負責人感嘆道。
這只是興山縣政協推深做實“一線協商·共同締造”工作的一個縮影。自省政協開展“一線協商·共同締造”行動以來,興山縣政協搭建起以界別、專委會為依托的“委員之家”,以鄉鎮、縣直活動組為依托的“委員活動室”,以部分專家型政協委員為依托的“委員工作室”等三類協商平臺,形成界別、專委會、政協活動組互聯互動、各具特色、相互促進的一線協商工作局面,并探索形成了“邀約協商”“駐點協商”“流動協商”三種一線協商形式和方法。
邀約協商重點就共性指導議題,邀請群眾代表、專業人士到“委員議事堂”開展協商;駐點協商是將下沉委員編組到駐點村組、社區,在“委員驛站”開展協商;流動協商按照“黨委、政府工作重點在哪里、社會治理難點在哪里、人民群眾關注焦點在哪里,‘有事好商量·委員驛站’旗幟就流動到哪里”的工作要求,力促政協委員深入田間、地頭、車間、樓棟,開展協商。
“我們將全縣168名縣政協委員與下沉的省、市政協委員一起編組下沉,共185名政協委員通過縣、鎮、村三級政協協商平臺,開展邀約協商、駐點協商、流動協商。”興山縣政協主席王克品說,政協委員人人帶著責任、任務一線調研、一線協商,推進基層善治,助推鄉村振興、縣域經濟發展。
縣政協委員黃剛是宜昌朗清裝飾藝術設計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長。他個人投資在高橋鄉賀家坪村內改造了“云里·霧里”民宿,當年為村集體創收十萬元。面對村里環境整治出現的困境,黃剛主動擔當,帶領設計團隊挨家挨戶征集村民意見,免費為大家設計。設計改造方案得到了村民的一致認可,大家推選其為村民宿協會會長。如今的賀家坪村已成為聞名的旅游名村,村民們在家門口吃上了旅游飯,日子越過越紅火。
像這樣的案例還有很多,興山縣政協通過推深做實“一線協商·共同締造”工作,形成了“有事多商量、有事好商量、有事會商量”的良好氛圍。委員們在一線協商中進一步提高了履職能力,解民憂,促發展。今年以來,興山縣政協開展邀約協商、駐點協商、流動協商27場次,為群眾解決身邊難事47件。通過一線協商,圍繞基層群眾所需收集提交提案63件,辦結率100%。(通訊員 李艷魁 殷正紅 劉俊 審核 付興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