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枝江七星臺鎮253省道董家灣村路段,一個個新建的垃圾分類亭陸續“上崗”,采用紅色漆面鋼架結構,設有遮雨棚。藍綠相間的垃圾桶并列整齊排放,分別標有“可回收物”“廚余垃圾”“其他垃圾”“有害垃圾”字樣,便于村民分類投放。新分類亭亮相村居,規范了生活垃圾桶的定點管理,顯得格外簡潔美觀。
這一改造能夠成功實施,還得從5月份枝江市政協七星臺鎮協商小組召開的“同心圓”基層協商活動說起。據悉,253省道車輛密集,之前散落的垃圾桶在路邊擺放,不僅不美觀,還有阻礙道路的風險,下雨天村民投放垃圾也不方便。
了解到這一問題后,枝江市政協副主席周金鋒帶領部分政協委員與群眾代表、鎮村干部、市直單位負責人共同協商董家灣村垃圾分類亭建設事宜。協商現場大家踴躍討論,提出建議意見,很快就建設方案達成一致,并現場籌措資金2萬余元。
解決了資金問題,村委會第一時間召開村民議事會,共同商討分類亭的點位與間隔距離等情況。同時,為了實現資金透明,村級組織黨員干部聯合村民代表組成監督小組,對分類亭安裝過程進行監督,資金明細及時在村務公開欄進行公示,接受全體村民監督。
“以前垃圾沒有分類,只要見到垃圾桶就扔進去,如今有了垃圾分類亭,我們就知道哪一類垃圾該丟哪個桶了。”董家灣村村民付春國高興地說。(通訊員 李珊珊 審核 洪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