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出大合力 “造”出好樣板
7月11日,長陽土家族自治縣資丘鎮20個村50多名村干部到泉水灣村參觀打卡,考察學習“一線協商·共同締造”鄉村治理經驗。
泉水灣是長陽中山地區一個伴山而落的村子,全村652戶2080多人散居在半山腰。去年8月以來,長陽土家族自治縣政協把該村作為“一線協商·共同締造”主陣地,有商有量、合力締造,加快建設幸福美麗宜居鄉村。
長陽土家族自治縣政協主席覃高軒堅持每月“共同締造日”到泉水灣村開展“一月一協商、一事一商量、一月一問效”,推進群眾要辦的事一件件落實落地。
“‘共同締造’就是全村群眾急切要做的事,大家搭伙鬧、捧到搞。”早春2月,覃高軒走進泉水灣村一農家庭院,與鎮村干部、黨員代表、居民群眾齊聚一堂,聽取全村群眾意見和建議,為共同締造幸福美麗泉水灣出點子、想法子。
“最迫切需要解決的是三圭坪片區的飲水問題。”該片區400多戶1260多人的用水是“老大難”問題。縣政協與村委會根據群眾意愿,立即把解決飲水問題作為共同締造的“頭號工程”,籌集資金、尋找水源,組織160多名村民簽訂零補償協議,經過兩個月的齊心協力,將7000余米自來水管鋪設埋好。“從此,我們村真是名符其實的泉水灣了!”竣工通水這天,三圭坪片區的群眾,人人臉上堆滿了笑容。
陽春三月,覃高軒帶領政協委員與村干部一起謀劃“共同締造”項目。村里原已建成銀杏700畝、李子600畝,栽在田邊地角不成規模,生豬可年出欄5000頭,還適合花椒生長,育有花椒苗圃。經過走訪和協商,迅速啟動用以獎代補政策,將產業發展融入庭院經濟,共同締造包括入戶公路在內的“美麗庭院”建設,并與村干部一起種下了100多株花椒樹苗。
于是,泉水灣村干部群眾開始了火熱的“共同締造”行動……
村民田科創是“美麗庭院”建設中第一個受益人,依靠村里聘請的施工人員,用其網購的木柵欄圍菜園、修廊道,庭院煥然一新:“城里綠化搞得好,我們農村也應該收拾干凈,多種點花花草草,看著蠻舒服的。”
“辦農家樂,將房前屋后收整齊,增加娛樂項目,建觀賞性好的小景觀,游客玩噠好、吃噠好,生意就更好。”三組村民曾令賢對“美麗庭院”建設深有感觸。
“上半年,全村130多戶自愿實施‘以獎代補’‘美麗庭院’建設,已完成了40戶。”7月10日,覃高軒帶領政協委員在“共同締造日”來到該村,村黨支部書記向前進說,全村原有入戶公路15公里,群眾迫切要求硬化,自行集資100多萬元已硬化了5公里,村里獎補資金全部兌現,其余10公里正在建設中,以村民為主體參與的激情十分高漲。
“要把入戶路和美麗庭院建設項目完成好,及時兌現獎補政策,保護好群眾積極性。”覃高軒說,多問問群眾,泉水灣適合做什么、群眾愿意做什么,認真調研思考,中山地區產業發展,希望在泉水灣村率先破題,走在前列、做出示范。
“泉水灣村‘共同締造’最成功的經驗,是堅持黨建引領,能把與群眾商量好的事,一件一件地辦好辦實。”資丘鎮黨委書記楊志宇在全鎮大會上說,泉水灣村堅持遇事與群眾商量,“商”出了大合力,“造”出了好樣板。(通訊員 胡興國 黃文勝 審核 黃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