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宜昌市第七屆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提案審查委員會關于七屆一次會議期間提案審查情況的報告
(2022年1月7日政協宜昌市第七屆委員會第一次會議通過)
政協宜昌市第七屆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期間,市政協各參加單位和全體市政協委員,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中共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全面貫徹落實中共宜昌市第七次代表大會精神,緊扣“六城五中心”目標定位和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使命感,為加快強產興城,推動能級跨越,奮力譜寫宜昌高質量發展新篇章積極建言獻策。
截至2022年1月5日12:00,共收到提案504件。根據《政協宜昌市委員會提案工作條例》的規定,提案審查委員會對收到的提案進行嚴格審查,共立案433件,占收到提案總數的85.91%;未立案的71件,占14.09%,分別商得提案者同意,通過意見建議或社情民意等方式處理。立案的提案中,各民主黨派、工商聯、人民團體和各專門委員會提案171件,占39.49%;委員個人或聯名提案262件,占60.51%。提案按類別分,經濟類152件,占35.1%;政治類49件,占11.32%;文化類51件,占11.78%;社會類144件,占33.25%;生態文明類37件,占8.55%。
本次會議提案有四個特點:一是提交提案踴躍。市政協各參加單位、界別和各專門委員會充分發揮組織和專業優勢提交集體提案;新一屆委員履職熱情高漲,認真熟悉提案操作規程,積極提交個人或聯名提案。二是緊扣中心大局。按照市第七次黨代會決策部署,聚焦“六城五中心”建設,精心謀劃、深入調研。三是情系群眾冷暖。圍繞就業、教育、醫療、養老、交通、市域治理等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民生問題,積極思考,認真建言。四是總體質量較高。提案涉及面廣、選題更加精準,意見建議有較強可行性、操作性。
提案涉及的內容有:一是構建現代產業體系。主要有創新“兩壩一峽”體制機制、打造環三峽大學創新生態圈、加快制造業轉型升級、加強重點產業鏈建設、加速抽水蓄能建設、提升頁巖氣開發利用、加大中小金融機構政策供給、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上市等。二是全面提升城市功能。主要有支持城區經濟發展、濱江公園城市建設、建設產城人融合發展新模式園區、推動“宜荊荊恩”城市群一體化發展、加快航空物流產業建設、十宜高速鐵路建設等。三是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主要有優化營商環境、培育外貿市場主體等。四是加快鄉村全面振興。主要有培育農村產業化龍頭企業、加強農業技術推廣人才培養、加大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加快推進點狀供地等。五是加快全面綠色轉型。主要有營造低碳綠色產業生態、加強長江水生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化環境質量考核指標、加快磷石膏綜合利用、持續推進垃圾分類、加強廢礦物油安全收集處置等。六是聚焦文化建設。主要有實施屈原文化戰略引領、豐富宜昌詩歌之城內涵、創建文明典范城市補短板工作等。七是增進民生福祉。主要有加強職業教育、完善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加速推進國家傳染病區域醫療中心建設等。八是提升社會治理水平。主要有加強黨建引領、提升城區小區治理水平、推進志愿之城建設等意見建議。
大會閉幕后,提案委員會將在主席會議領導下,加強與提案者的聯系溝通,對本次會議的提案作進一步分類整理和修改完善,會同市委市政府督查機構,認真做好提案分辦、交辦,重點提案遴選、提案辦理協商等工作,推動提案辦理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