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三峽大學天文研究團隊與宜昌市教科院合作設計出了一套《義務教育階段天文教育現狀調查》的網絡問卷,在全國各地共收回14130份答卷,其中約一半的答卷來自宜昌市,調查結果讓市政協委員、三峽大學教授田海俊心情復雜。
調查發現,有61.7%的學生對天文知識“非常感興趣”和“感興趣”,有73%的學生表示對天文觀測“非常感興趣”和“感興趣”。如此多對天文知識和天文觀測感興趣的孩子中,僅有20.8%的學生參觀過天文科普場館。
身為湖北省天文學會副理事長的田海俊分析調查數據后,覺得普及天文知識和天文科普觀測任重而道遠。“一方面,大部分的學生有‘仰望星空’的渴望,對天文學知識表現出濃厚的興趣。”他說,“另一方面,因為缺乏合適的平臺和渠道滿足學生對浩瀚宇宙的好奇心,導致大部分青少年對天文知識和重大科技事件缺乏最基本的認識。”
田海俊建議,加速宜昌科技館建設,并增設天象廳和天文臺。他表示,宜昌市在注重經濟高質量發展、打造湖北三峽實驗室推動科技強市的同時,更應注重青少年全方位、多元化的科普教育。宜昌作為南部列陣主引擎,建于1986年的宜昌市科技館展廳面積小、功能不齊全、設施不完備,已不具備舉辦大型現代化科技展覽的條件,無法發揮其正常功能。建議政府加快推進宜昌科技館建設,優化科技館的專題館功能,設置天象廳和天文臺,增加天文觀測與體驗的空間,滿足人民群眾特別是青少年日益增長的科學文化需求,為加強全民科普工作提供良好條件。“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他說,“希望在不久的將來,宜昌孩子有更多的機會、更多的渠道去仰望星空。”(記者 聶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