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閱讀了重陽投資合伙人舒泰峰的著作《財富是認知的變現(xiàn)》,這是我所讀第一本專業(yè)投資理財書。我不炒股,也未曾投資,為啥要閱讀這樣的書呢?這是因為世間萬事萬物,底層邏輯相通,“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實乃修為之道!
投資是一門有關心性的學問,是一場反人性的游戲,想要通過投資成功來積攢財富,關鍵在于改變自己的認知。本書對投資的認知原則條分縷析,明確指出12個認知陷阱和12個破解之道,如:以“自知者明”破解“過度自信”;以“理性自律”破解“貪婪與嫉妒”;以“長期主義”破解“急于求成”;以“安全邊際”破解“稟賦效應”……作者不但用大量經濟學案例來闡釋人性認知誤區(qū)和應對方法,每章還穿插了一個跨越時空的“巴菲特與老子的對話”,他用這種形式,把巴菲特的投資理論和老子《道德經》當中的內容一一對應,讓人耳目一新,讀完不禁心生感慨:大道相通。
“如果你不學會在小的事情上約束自己,你在大的事情上也不會受到內心的約束”
“最重要的是,別愚弄你自己,而且要記住你是最容易被自己愚弄的人。”
“承認無知是智慧的開始。”
“我們沒有必要比別人更聰明,但我們必須比別人更有自制力。”。
“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一個人永遠賺不到認知以外的錢。”
……
這一句句振聾發(fā)聵的話,告訴了我們什么?認知是所有行為的內在邏輯,而行為是認知能力的外在表現(xiàn)。認知的不同決定了結果的天壤之別。擴展認知范圍、迭代認知層級,可以讓一個人活的更從容通透,更能脫離“本能”的限制,從而也走得更高更遠。
《財富是認知的變現(xiàn)》一書在談到獵豹移動CEO傅盛改造過的認知圖時指出:一個人的認知有四個階段——“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知道自己不知道”,“知道自己知道”和“不知道自己知道”。
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以為自己什么都知道,這是自以為是的認知狀態(tài)。知道自己不知道——有敬畏之心,承認無知,準備豐富自己的認知。知道自己知道——抓住了事情的規(guī)律,提升了自己的認知。不知道自己知道——時刻保持空杯心態(tài),面對問題無招勝有招,是認知的最高境界。
那么,我們該如何提高自己的認知層級呢?
第一,提升格局。站在1樓看外面,都是細節(jié),自己附近的那點東西,市井吵架,違章停車。站在10樓看外面,能看到局部,細節(jié)慢慢消失,輪廓關聯(lián)顯現(xiàn)。站在100樓看外面,就是看全局,你會體會到自然資源的分布,城市設計的氣魄。擁有上帝視角,能瞬間把自己拉到空中俯視全局。眼界決定境界,格局決定結局。
第二,多讀好書。蘇軾有句名言: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fā)。廣泛涉獵,去蕪存菁。讀書是最普遍的向前人學習的方式,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來構建自己的認知體系。通過讀書去獲得新知,通過讀書去自我檢討,達到自我校正、自我進步的目的。
第三,行萬里路。讀萬卷書,也要行萬里路。到處走走,走別人沒有走過的路,走別人不愿意走的路,走難走的路。經歷別人沒有經歷過的冰霜雨雪、閃電雷鳴、嚴寒酷暑。然后去冒一些別人不能冒的風險,去別人不能到達的地方,來增加生命的寬度,啟發(fā)對這個世界全面的思考。
總之,認知突圍,是一個人立于不敗之地的根本,也是人生逆襲的絕佳途徑。作為一名政協(xié)委員,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的認知層級,才能更好地認識世界,把握事物發(fā)展規(guī)律,著力提升履職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