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得靜下心了,一杯清茶、一本閑書,去探尋、去感悟。
財富對于每個人來說都是重要的,原只知道“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然而財富的獲取與認知緊密相關,的確有些吸引我。一邊讀老子一邊讀巴菲特是一種奇妙的體驗,它讓人感覺到頂級智慧之間竟是如此異曲同工。老子和巴菲特、芒格雖然年齡相差了約2500歲,從事的是完全不同領域的工作——圖書管理員和投資家,但是他們所講的道理卻高度相通,毫無時空的隔膜。讀完《財富是認知的變現》這本書后,我深刻地認識到“財富是認知的變現”這一點。
古語有言,“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在書的世界里,幾乎可以包羅人們想要的—切事物。可是,有很多人并沒有認識到認知對自己的影響,更多的是喜歡用一種快捷的方式獲利。書中有這樣的一個比喻,一個人買了一支股票,每一天都期盼著買的這一支股票能漲,于是,天天把心思放到了看大盤的漲跌上面。殊不知,這樣的操作,只會被那些起起伏伏的漲跌搞的焦頭爛額,乃至于,該賺的錢沒有賺到,還把時間都消耗在無數的煩惱之中。有數據統計,人的情緒一分鐘可以變幻出來很多種出來,平復那些情緒卻需要二十分鐘左右,甚至于更長的時間。由此可以看到,人生中的很多的時間,都會被人們用在平復情緒上面。當人們總是在感嘆時間都去哪兒了,卻不知道,時間在不知不覺間消失在穩定個人狀態之中。看一下那些做出非凡成績的人,常常不會在那些瑣事上浪費時間,比如說喬布斯,給人的印象—直就是套頭衫,這樣的便捷衣著方式,讓他又更多的時間去思考、去實踐。
在書中,作者強調了認知的重要性,他指出,認知是我們在生活中面對問題時制定解決方案的基礎。如果我們的認知水平有限,那么我們將很難找到更好的解決方案,更難以獲得財富。因此,我們需要不斷加強自己的認知能力,才能更好地把握機會、挑戰和風險,從而實現財富的變現。此外,書中還提到了思維方式的重要性。作者指出,擁有正確的思維方式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認識自己、認識世界,并采取更加高效的行動。這種思維方式,不僅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緒和行為,還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處理人際關系和商業交易,從而實現更好的財富變現。
想實現財富自由,首先就要徹底、全面、客觀地認識自己以及人性中的各種缺陷。這就是“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然后嚴格要求自己,克服自己人性的弱點,遵守事物發展的基本規律,獨立思考不盲目從眾,努力讓自己變得越來越好,這就是“勝人者力,自勝者強”。
世事如斯,財富是認知的變現,人生的境遇,包括健康、學業、事業、朋友、婚姻、消費等等不都是如此嗎?生活的一切都是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外在體現。所以想要健康的身體,需要對健康知識有所了解,然后付出堅持的付出;想要學業有成,要有清晰的目標、好的方法加上持之以恒的努力;要想事業有一番作為同樣要從基礎做起,端正態度,去積累更多的經驗、去磨礪自己的意志,去學會和身邊的朋友。對手相處,然后厚積薄發……所以人的一生都來自一個人的認知,想要有所成就,不虛度一生,從現在開始,用知識充實自己。“時光不語,靜待花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