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宜昌市政協委員陳剛《城防圖》
陳剛《城防圖》獲2022年人民文學獎,無疑是一篇有深度,有高度,好看好讀的好作品。
《城防圖》文字干凈,行文簡潔,故事流暢,是典型的現實主義的作品。它所展示的文學氣息符合《人民文學》一以貫之的端莊大氣,典雅純正風格要求。獲獎理所當然。這是對陳剛才華與付出的肯定。
城防圖是寫給宜昌的,是寫給家鄉的。宜昌是英雄的城市,他的衣胞之地五峰大龍坪核挑荒也是紅軍起事的地方,前輩犧牲,前輩奮斗的故事成堆成蘿,講也講不完。他沒有經歷過兇險潛伏,但聽取過親歷者講的故事,他沒有經歷過流血犧牲,但看見過革命犧牲者的親屬們還在持續奮斗,基于對家鄉血肉之情上的熱愛,基于對革命前輩流血犧牲的刻骨景仰,于是他寫出的《城防圖》,這是他獻給宜昌市的陽春白雪式的藝術精品,并獲得了成功。對宜昌與家鄉熱愛之情,對來時之路的刻骨銘心。
陳剛堅持高水準藝術追求。陳剛說:我在設計城防圖這部小說時,埋藏了一主兩副三條關于“愛與信仰”的暗線。也正是這種文本設計和情節交織,讓人性的善惡同構,悲喜纏繞呈現出了更多更豐富的維度……
主線是胡文勝與革命導師羅遠清之間:羅遠清背叛革命是因為他對老婆的愛,胡文勝槍殺羅遠清是為了掩蓋羅的背叛行徑,讓羅的身份從叛徒成了烈士,也讓羅深愛的女人能得到組織撫恤。這是兩個革命者之間的秘密——“胡文勝用手勢阻止了四個靠攏過來的便衣,瞇起眼遞給了羅遠清一支香煙。兩個人的目光在空中停頓了幾秒,然后同時耷下眼簾,似在掩埋一樁往事。現在兩個人相距也就一步之差,這一步之間的距離變得那么遙遠。天氣還有些涼,微薄的陽光打在樹腳邊沒有融化的積雪上,顯得更加清冷。香煙在空氣中無聲地燃燒。羅遠清噗地一聲吐掉煙蒂,抬眼看天,太陽已經羞愧地躲進云層。”
副線一是羅遠清不怕死貪財的原因是他對自己女人的愛,愛情戰勝了信仰,真實的人性選擇。胡文勝槍殺革命導師的愛恨交加里還藏有人性的憐憫。——“那次審訊,胡文勝有意讓羅遠清認出了時隔多年的自己。這里面的秘密,只有他們倆心照不宣。胡文勝秘密地去看望過羅遠清放心不下的那個女人。一間陰暗的小屋,永遠照不進陽光。她看上去那么綿善,那么清秀,現在卻有氣無力地臥在床榻,連頭都難得抬起來,像被抽掉了筋骨一般,但聲音還如清悅的溪水動聽,是我拖累了,不值啊。或許就是這個病榻上的女人,讓羅遠清動搖了心中的信仰。他需要找錢給女人治病?胡文勝心里突然冒出一絲憐憫,默默地放下一大沓錢,迅速離開了。胡文勝借魏峰林的槍口,保全了羅遠清最后的體面。他死后的身份將不再是叛徒。羅遠清癱瘓在床多年的妻子也得到了組織撫恤和照應。這成了胡文勝對組織難以啟齒的秘密,他也為此感到過不安和羞愧。”
副線二是魏峰林對胡文勝的救命之恩和對阿嬌的愛,讓他選擇了跟隨信仰,結尾處他說半條命是胡文勝給的,另半條命交給阿嬌,愿為愛獻身。阿嬌說不是交給她,是交給組織。——“魏峰林說,我早就只剩下半條命了。這半條命也是文勝兄給我的,現在我把它交給你!阿嬌堅毅地把頭仰起,讓淚水安然地泊在眼眶里,大聲說:不是交給我,是交給組織!”——結尾處升華了愛與信仰。讀完陳剛的敘述,從小說中回到現實,這種銜接嚴密,有因有果的故事幾乎是不會發生的,但陳剛創造性的做到了,他營造了一個環境,這個環境是真實的,他塑造了幾個人物,這幾個人物隨應環境喜怒哀樂,升華到了藝術的真實。回顧寫作初衷:陳剛說,小說除了要有扎實的故事構架和綿密細膩的語言表達,還要讓有意思的故事變得有意義。這也是我的小說創作觀。《城防圖》通過獨有的藝術亮點,樹立起了鮮明的標志,讓人們不忘來時之路,并言之有文,行之必遠。
讀完小說,了解宜昌革命者親歷歷史,人性,在共產黨人身上散發著光芒。解放前夕,一次,五峰縣黨的地下交通員毛云峰受到了追捕,他藏在山包上得以逃脫,躲過了殺頭之禍。毛云峰躲在山林時,看見了搜捕人群中有他認識的面孔,一九四九年后,毛云峰并沒有指認出這幾個人,因為,他知道,這幾個人很窮,是為了幾升苞谷才參與追捕的,他也沒有提過這件事。從某種角度看,毛云峰作為勝利者原諒了他們,這就是人性。人性,是事業成敗的催化劑。
陳剛生活在宜昌大地,正值創作盛年。高高的山嶺上,一株株公銀杏樹,一株株母銀杏樹糾纏在一起,形成了銀杏林,樹大根深,綿延生長了千萬年。就藝術而言,公銀杏樹是現實,母銀杏樹是精神,他們共同扎根在肥沃土壤里,一個授粉,一個受粉,一定會碩果累累。有這樣的銀杏林,宜昌將會更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