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O二二年九月七日上午八時,宜都市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易愛江,帶領同事來到機關大院,等候宋素英阿姨到來,并全程陪同走訪基層。
宋素英阿姨已經九十三歲高齡。一九四九年二月,她十九歲從家鄉河北武邑縣隨大軍南下,在同年七月二十二日進駐宜都,接管舊政權,建立新政權。宋阿姨一九五八調離宜都以后,先后任職宜昌地區婦聯主任,宜昌地區檢察院副檢察長工作至離休。
宋素英阿姨在宜都工作了九年,一直牽掛著這一方的山水,牽掛著所熟悉的村莊和鄉親。這一次。宋素英阿姨到宜都是要祭奠一同從武邑縣南下的老領導李鳳昆、張力華夫婦,到一九四九年至五二年曾經工作過的陸城鎮,紅花套鎮去看一看。九時左右,宋素英阿姨與宜都市檢察院一行匯合,一刻也沒有休息,就踏上了去幸福渠熊渡水利樞紐大壩之路。
宋阿姨首站是祭奠南下老戰友,曾任職宜都縣委書記的李鳳昆、張力華夫婦。在物資匱乏的五十和六十年代,主政宜都的李鳳昆、肖世盛一班人,他們懷著與焦裕祿一樣的忠心,用同樣的工作方式,一雙腳板走在石碴子土路上,問山,問水,問百姓。他們跋山涉水搞調查,搞勘察,決心要讓缺水的旱田,崗田,塝田旱澇保收,讓農民餐餐端上一大碗白米干飯。不同的是,北方是平原,要改造的是風沙,而南方是山區,要戰勝的是旱魔。當時,以南下干部為主體的縣委一班人,用南下征戰鍛煉出的意志和激情,在一九五八年至六八年,先于林縣紅旗渠開工并建成了高山百里人工長河幸福渠。十年之中接續奮斗,宜都縣黨政一班人把荷包摳了又摳,褲帶緊了又緊,市人委一直駐在老城原廟宇地塊一間二層磚混木地板房辦公。他們擠一分錢多一分錢,保障了幸福渠需要。終于,歷經十年,終于,用二百五十萬元的持續投入,終于,用犧牲五十多人的代價,建成了幸福長渠和配套齊全的農田灌區。值得一說的是,我七九年調宜都市政府辦公室工作。年長我近三十歲的老主任付伯禮說,你來這里要主動熱情搞好“響服務”。付主任指的是樓板走動吱吱吱響,這說明有領導來了,有下級單位的人來了,有基層群眾來了,聽見了樓板響,就要準備做好服務,這就是“響服務”。1982年,五十年代曾任天門縣委書記,新華社湖北分社資深記者胡烈斌在調查基層作風建設時,了解到宜都政府辦公樓的情況,經調查后,作為艱苦樸素的典型進行過專題內參反映。到2000年后,市政府才搬遷到新址。
此時,宋阿姨坐車在峽谷中穿行。山上是幸福渠人工河,盡管遇到了百日大旱,莊稼還是一片油潤。近處,太陽明晃晃的,苞谷水稻田里,葉子更是明晃晃的,有幸福渠水澆灌,太陽就是一個加油站,苞谷,水稻葉子不怕缺水,不怕曬蔫,日里夜里向著豐收的方向奔跑。再近處,漁洋河水從大壩涌出,在澗底奔流,水聲嘩嘩,每年要發出一億度電,要澆灌十多萬畝土地奪取豐收。這時,我們看見了面前有急流奔涌,還看見了一排排高壓輸電線從熊渡大壩牽了過來。
車子駛上七十米高的熊渡大壩,來到了李鳳昆書記夫婦的安葬之地。順應逝者的遺愿,墓地就在右岸,背倚著青山,俯瞰著他們曾經牽腸掛肚,灑下汗水又無限留戀的高壩和水庫,還有渠道和流水。
宋阿姨神情肅穆,仰望了一會,就抱著雪白的花束 ,要去獻花。宋阿姨顧不得年事已高,步子急切地踏上了臺階;因為地理條件的原因,墓地平臺十分特別,筆立直上,臺階呈之字形延伸到平臺,有一小段路程 ,小個子伸手就會摸到前面的臺階。為了安全,工作人員前來勸阻 ,宋阿姨執意要去 ,只到有人說要派人用椅子把宗阿姨抬了上去,宋阿姨才同意由兒子,女兒代為獻花,祭奠。
我們一行十數人,帶著宋阿姨的心意,劉士臣,宋阿姨的兒女,在李鳳昆夫婦墓前獻花,默哀,鞠躬,并再次聆聽了一次南下干部奮斗故事。
我們滿頭大汗,走下了三十八級臺階。在炙熱的太陽之下,宋阿姨還端坐在一塊大石頭上,好像在沉思。來的時候,宋阿姨講得最多的是往事.她回憶說,那時真是苦啊,老百姓吃的是老鴉子蒜,黃荊條葉子飯,走路,老人雙手比劃了一下,路不到半尺寬,黃土稀泥,走一步拔一步,經常滑倒。回去的路上,汽車飛馳,青山撲面,看山而不走山,上山大路平坦,連輕微顛簸都感覺不到。這時,宋阿姨講得最多是,比起無數人的犧牲,比起無數人的奉獻,我們吃過苦,流過汗,但都算不了什么,和前輩比,我們是幸運的,是幸福的。
宋阿姨的話感染了我們。大家靜靜聽著,也在靜靜思考。南下隊伍的每一位成員,每一個革命前輩,他們個人的要求就如山桂花樹一樣樸素,幾條巖縫,一方貧瘠的薄土就能生長的桿粗葉茂;開出的一粒粒花朵就如一粒粒的北方粟米,讓每一個人都能覆蓋到好聞的香氣,都能得到美滋美味和滿足。
中午用餐后,宋阿姨就提出要去陸城,因為機關還沒有上班,只好稍稍等待了一下,馬上就乘車進入了尋訪之路。急迫的心情,來自于宋阿姨的革命經歷。十五歲時,宋阿姨參加中國共產黨;十九歲時,為了奪取全國勝利,按照組織要求,結婚成家,跟隨南下大軍進入宜都,分配在城關鎮陸城工作。宋阿姨進城的時候,隊伍整齊,軍容整潔,但社會治安卻一度很混亂。當時,同志之間打招呼不喊職銜,為的是防備敵特;當時,敵特確實在暗中搞破壞,放黑槍,還打傷了一位山區新生政權區長的一條腿,一度引起了恐慌。當時,宋阿姨從槍林彈雨走了過來,一點也不害怕。宋阿姨說,我在陸城任組織干事,陸城的主街西正街很窄,走在上面咚咚咚的響,對面有人挑柴過來,就要偏著身子讓路;我的膽子大,街上搭一個八方桌子,我就站在上面大聲演講,把群眾發動起來,斗壞人,吐苦水,提高政治覺悟,參加建設新社會。宋阿姨還講道,初入城時,一共有九個南下同志住在鮮新記房子里,鮮家有一個老婆婆,還有兩個女兒在外面工作。這時,我們陪同宋阿姨來到了退役軍人事務局,這就是一九四九年后最初陸城鎮政府辦公舊址。陽光之下,宋阿姨在院子里慢慢走了一圈,仔細傾聽了講解,并在大門前留影。宋阿姨無限感慨,這里變化太大了。確實,宋阿姨進城時走過的西正大街,已經沒有石板路了,而是變得寬廣暢通,又無比繁華,是全市主要鬧市之一。宋阿姨所看見的,包含著她和戰友們當年為建設新社會的付出,是國家富強的一個縮影。
宋阿姨對紅花套鎮充滿著感情。在這里,宋素英阿姨探訪了1950年住過的鎮政府舊址,回憶起了當年工作。一九五0年到五一年,宋阿姨在老百姓家里吃菜葉子多玉米粉少的野菜飯;宋阿姨喝堰塘水,行走在繩子一樣的土路上;宋阿姨出生北方,身患胃病,常常吃了野菜嘔吐不止,只好隨身帶著一小包紅糖,沖一點水喝;走土路時,宋阿姨多次摔倒,跌到在水田或堰塘里;在艱苦的條件下,宋阿姨走村串戶,完成了土地改革,抗美援朝,鎮壓反革命三套鑼鼓一齊打的任務,在雙湖、中坪、周家河,紅花等村發展黨員130多名,建立起了黨支部,提拔了一批年輕優秀黨員到基層組織去任職,有的還走向了領導崗位。今天,在與鎮黨委書記朱景波的交流中,宋阿姨了解到紅花套鎮跨進了全國百強鄉鎮,十分高興,不斷地稱贊鎮里工作有特色,方方面面很先進。群眾安居樂業,這是宋阿姨最欣慰的事。
一整天的時間,宋阿姨十個多小時的走訪,九十三的老人毫無倦意。要分別時,我再一次仔細端詳著眼前的老前輩。燈光之下,宋素英阿姨臉部雕塑般鮮明而又親切,一頭細柔的頭發襯托著光滑的額頭,嘴唇精致而線條分明,臉部,手臂的皮膚潤澤。她的微笑,眼神,眉毛有一種飽經歷練的氣質,特別是寧靜的目光,叫人總是有一種被激勵向上的感覺。
我要繼續敘述以下的情節。十四歲時,宋阿姨已經是村婦救會長,在為抗日隊伍籌集物資時,曾二次遇險。一次,日本兵抓住了她,并把她綁在了木柱子上,瞅住敵人追趕他人的機會,她掙脫繩索得以逃脫;另一次,躲避日本兵的搜捕,她藏進茅坑里才得以脫險。宋阿姨南下時,千里行軍中有戰斗,有困難,有傷亡。那么強壯的戰士,那么雄壯的戰馬,走著走著,有的就因為疾病,饑渴,疲勞而倒地不起犧牲了。宋阿姨跟隨大軍跋山涉水,連續多天急行軍一百多里。宋阿姨他們渡過黃河,渡過長江,終于迎來了勝利。從照片上看到,農村舊時女孩子硬翹翹的辮子,大襟長衣不見了,而是一頭短發,一身列寧服裝,腰里束著皮帶,英姿颯爽。在戰火中,宋阿姨完成了人生大轉變。
我還要繼續書寫以下故事。更多的考驗來了。在北方,宋阿姨喝的是純凈井水,而南方是飄著青苔的坑塘水。在北方,一碗茶水的功夫可以跑遍全村,在南方,對面說話聽得見,二人見面要半天,宋阿姨曾經下鄉回機關,撞見了“鬼打墻”而迷路,在漆黑的荒墳野地孤身一人行走了一夜;在北方,宋阿姨還是少女,利利索索干工作,在南方,宋阿姨已為人母,不免要牽掛自己的親生骨肉。直到現在,宋阿姨提到先后在土改時出生的老大老二兩個孩子,母親在鄉下工作,只能入托或請人代養,只能三個月,半年見到一面,見面分手時,小孩抓緊媽媽把衣扣抓掉了,哭得啞天啞地還不放手的情況。這真是講述者流淚,聽講者心痛的難受之事。在困難的條件下,宋阿姨與群眾一樣吃紅薯皮,一樣吃老鴉子蒜野菜飯,一同挑糞栽秧,一同睡樹葉子床。終于,宋阿姨,還有一同到來的戰友,在當地扎下根來,又一次完成了人生大轉變。
幾十年來,宋阿姨沒有停下腳步,先后在縣級地級婦聯,縣級法院,地級檢察院的領導崗位上做出了成績。在紅花套走訪時,盧盛英,李光國,姚蓉主動趕來一路陪同著宋阿姨;三位長年在基層婦聯工作的女同志,一起與老領導把手話當年,對宋阿姨充滿了尊敬。由于成績突出,宋阿姨作為湖北省兩位代表之一出席了一九六三年中央婦女工作會議,受到了毛澤東,周恩來的接見,并且與中央領導合影留念。
現在,宋阿姨九十三歲的年紀,與人談話對答,敏捷不輸年輕人,走路穩健,步履像是年近七十的退休者;回顧幾十年的經歷,宋阿姨講起在鄉下出身的子女們,講起小孩子當年吃紅薯皮填不飽肚子,一身長瘡的往事,眼睛里飽含著淚水。宋阿姨說,想到這些,我心里就痛。宋阿姨從北方到南方,為了工作,放棄了許多,七十年前限于條件,沒有做到,也不可能做到把太多的精力放到小孩子的身上。可是,宋阿姨從來都沒有忘記過愛心,常常愧疚小孩當年所受之苦。這正是一位母親崇敬慈愛之處。少年時代,日本鬼子入侵踐踏華北,宋阿姨成了孤兒。參加革命后,宋阿姨深明大義,先大家后自家,不忘初心,不計代價,換來了國家富強,百姓安康。這是一位母親崇高光榮之處。
晚上九點多鐘了。宋阿姨與我們一一握手道別。我握住九十三歲的老人的手,感受到了一種生命的頑強和激情。宋阿姨在土改后,患過風濕病,胃病,血吸蟲肝病,這些疾病大概率與工作有關,但宋阿姨堅持了過來,并且長壽而健康。這里面有什么秘密嗎?回看七十多年的風雨路程 ,這個秘密一定包含著宋阿姨人生中擁有過的純凈的青春。行走在天地,純凈的青春陪伴著人生道路,生命就有了高度與質量,就會坦然地告別坎坷而迎來美好。
純凈使人生永遠年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