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市有207家托育機構,如何讓其更好的發展,讓“幼有所育”“幼有優育”?在今年召開的市政協七屆二次會議上,就有市政協委員就此提交了相關提案。
這是位于宜昌高新區的一家民營托育機構。該園成立于2017年,主要為7到36個月的嬰幼兒提供托育服務,目前入托率達到了90%。此前,由于新冠疫情,這家托育機構的經營一度受到了影響。
托育機構園長 龔靜:當時停課期間,面臨著房租、人工成本、水、電、氣等壓力。
近年來,隨著二胎三胎政策的全面放開,托育機構在解決雙職工家庭孩子照料問題上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
家長 胡培培:比如說像我們這種家庭,夫妻兩個人都在上班,平時需要這樣一個機構來幫我們照顧一下小孩。
從2019年起,我國陸續出臺了《關于促進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發展的指導意見》等多項政策標準文件,不過,托育行業前期資金和人員投入大、資金回籠周期長,盡管發展前景較好,但在起步階段難以承受疫情沖擊。如何讓托育機構更好發展?市政協委員梅妮娜在深入調研后,撰寫了《關于疫情之后扶持宜昌市托育機構政策的建議》的提案。
市政協委員 梅妮娜:對于托育機構承租的國有房屋,執行國家發布的政策,免除托育機構的部分租金。私人場所,引導鼓勵非國有資產出租人減免部分租金。嚴格落實國家提出的用電、用氣、用水按照居民生活類價格執行的政策。設立專項基金補貼。鼓勵公建民營現有幼兒園加辦托育機構。
在收到了市政協的提案后,市衛健委成立提案工作專班,履行主辦責任,會同發改、教育等16個部門定期協調解決托育工作的難點堵點,經過深入調研,出臺了宜昌市促進托育服務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在支持政策、人才培養、服務監管等方面綜合發力。
市衛生健康委黨組成員、副主任 蘇明麗:積極爭取中央普惠托育項目31個,爭取中央資金3524萬元,增加普惠托位2734個。目前全市托位數15067個,千人托位數達到3.84個,優于全省、全國水平。
此外,我市還通過支持發展社區托育、用人單位托育、醫育結合、托幼一體化等措施,大力發展普惠托育體系。并簡化辦事流程,落實多項減免優惠政策,成立宜昌市學前教育與托育服務產教聯盟,提升從業人員專業素質。在這一系列的措施扶持下,我市的托育機構發展欣欣向榮。
市衛生健康委黨組成員、副主任 蘇明麗:我們將進一步擴大普惠性托育服務供給,深入推進托幼一體化醫育結合服務,鼓勵單位、社區開展托育,加大家庭托育點建設。加快建成智慧托育平臺,托育人才培養培訓,加強服務監管。到2025年底,全市每千人嬰幼兒托位數達到4.5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