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地是安全生產的重點監管領域,如何進一步規范工地管理,為施工安全保駕護航?今年1月召開的市政協七屆一次會議上,市政協委員陳述著眼智慧工地建設,提出了相關建議。
近年來,我市建筑產業發展勢頭強勁,產業規模不斷擴大。市政協委員陳述從事建筑工程管理相關工作,在他看來,建筑工程施工領域,存在人員流動性大,從業人員素質參差不齊等問題,需要大力推進智慧工地建設,進一步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市政協委員 陳述:在未來一段時間,建筑業仍然是宜昌市重點發展的產業,涉及大量的城市攻堅行動計劃。大力推進智慧工地建設,也是建筑業產業轉型升級的一個很重要的手段。
如何控制風險,降低事故發生概率?陳述在《關于推進智慧工地建設,夯實安全生產根基的建議》中提出,用科技手段促進建筑業轉型升級,推動建筑業治理能力現代化,改變建筑業生產方式。
市政協委員 陳述:朝著智慧工地建設方向,采購配置一些電子攝像頭,(安裝)工人安全行為分析系統,能夠實現遠程控制,改變目前依賴于人的傳統安全監督方式,我們在后端能夠自動判別人的不安全行為。
今年,宜昌全面塑造“宜昌建造”品牌,加速推進“創新、精益、綠色、智慧”四個建造協同發展,智慧工地建設也加速推進。今年3月底,住建部門在伍家崗區一處建筑工地舉辦智慧工地推介活動:可以視頻通話的安全帽,隨時監測工人身體狀態的智能手環,在各種智能裝備的幫助下,實現建筑施工安全在線巡檢。
市住建局市場質安站副站長 向軍:利用AI算法對工地的視頻進行后臺分析,對不戴安全帽、不穿反光衣等行為實時預警,實行“交警式”的自動懲戒。
目前,全市建筑工地實名制門禁管理覆蓋率超過90%,城區達到100%,從業人員全部納入實名制管理。監管部門通過電子簽名、電子簽章,實現監督過程無紙化,整改通知、整改回復、問題交辦等全部網上辦理,提高監管效率。
市住建局市場質安站副站長 向軍:目前已經完成了10個應用場景的搭建和應用,有效破解了質量安全監管力量不足、企業辦事流程復雜等問題。下一步,我們將持續推動智慧工地建設,編制《智慧工地建設與評價標準》,讓工地更智能,讓監管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