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感謝市政協干部組織我們現場引水,田里的秧苗算是有救了!”看著汩汩清水流入田間,為秧苗解了渴,村民孫家強的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缺水、缺水、缺水……一個個求助電話,一雙雙焦灼的眼睛。
5月以來,受持續高溫少雨天氣影響,湖北省當陽市部分丘陵地帶農田出現不同程度的缺水情況。當陽市玉泉街道柳林村今年旱情也特別嚴重,村里的水庫干了、堰塘干了、溝渠也干了。水稻田里,秧苗“沮喪”地低下了頭,求水成了近日村民群眾的“口頭禪”。面對旱情,面對村民群眾的“揪心事”,當陽市政協委員、駐柳林村第一書記陳大軍組織村兩委干部及部分村民代表把協商搬到了田間地頭。秧苗田里,大伙一起商量解決抗旱辦法,群策群力保糧食安全。
履職為民是政協委員職責所在,陳大軍不敢有絲毫懈怠,頂著烈日帶領村干部、村民群眾來到周家灣水稻田里察看旱情,發現這一帶的秧田都裂開了口,如果不采取措施將面臨絕收的風險。經仔細勘查,陳大軍發現,僅一路之隔的臨近村三橋村水稻田旁有一處溝渠有水。陳大軍眼前一亮,迅速組織大家現場商議,決定找三橋村“借水”。
“時間不等人,秧苗不等人,我來與三橋村商量一下,借水應急,用涵管把水引過來”。陳大軍說。
“好的,我們出勞力、出工具一起干,爭取早點把水引過來。”
“我們村委會來加強統籌協調,組織更多村民群眾參加‘施工’一起來引水。”村黨總支書記蘇意祥、村民代表紛紛響應。
說干就干,經與三橋村商量征得其同意后,大家鉚足干勁馬上干起來,除草清淤、平整土地、挖通溝渠、運送涵管、現場鋪設。村民群眾出工的出工、出力的出力,僅3個多小時,就順利把水引到了秧苗田,大家曬得黝黑的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來了,來了,來水了!”村民們紛紛奔走告知。此次“地頭協商”引水,保障了60多畝水稻田種植用水灌溉,涉及村民群眾10余戶。
據悉,面對持續干旱天氣,當陽市委、市政府迅速組織相關部門科學調配、積極應對、多措引水,為51萬畝水稻增產增收提供水源保障,全力夯實糧食大縣安全底盤。(柯莉 王中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