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中旬,湖北省宜昌市興山縣香溪河畔,掩映在青山綠水間的興發集團樹崆坪磷礦,只聞機器響,不見人蹤跡。多年以前,這里也曾因粗放的生產方式而“傷痕累累”。如今的樹崆坪磷礦,已是國家綠色礦區示范區。
轉變的密碼在哪兒?
負責礦山板塊智能化建設的興發集團高級工程師趙永波介紹說,礦山通風、供電、排水、物流、破碎等系統全部實現了智能化運行,同時還建設了礦山數據中臺,打通了各系統信息孤島,實現更加有利于安全生產的智慧化應用場景,相當于為礦山生產配備“最強大腦”。“現在我們所有磷礦單位人力減少了1/3,人工效率提高了30%。”
作為全國最大的精細磷化工企業,智慧礦山只是興發集團推進數智融合的一個源頭環節。
2018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湖北,考察長江經濟帶發展和經濟運行情況,首站就是宜昌興發集團。6年來,該公司牢記囑托,大力實施產業轉型升級,通過“數據+平臺+應用”模式賦能企業數字化轉型,快速步入打造新質生產力、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的良性軌道,成為全國精細磷化工產品門類最全、品種最多的企業。
推進新型工業與數字經濟有機融合,也是宜昌順應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布局,充分發揮在宜荊荊(宜昌、荊州、荊門)都市圈的龍頭牽引作用,全力打造世界級磷化工循環產業集群的必由之路。
圍繞市委中心工作,今年,市政協將“打造世界級磷化工循環產業集群”納入專題協商議題,并深入開展調研。在5月11日召開的專題協商會上,多位委員和專家就磷化工產業與數字經濟的深度融合提出意見建議。
“產業數字化對化工行業來說不是選擇題而是必答題。”市政協經濟委主任吳正新在調研中了解到,除一些重點企業外,部分中小磷化工企業還未完全實現數字化轉型,建議經信等相關部門持續指導推動化工企業工藝升級和綠色化改造,采用先進智能控制手段,實現全生產過程的密閉化、管道化、連續化、自動化、智能化。
對磷化工企業來說,數字化轉型不僅停留在生產和管理環節,更要用于打通供應鏈、聯通上下游。去年11月,湖北磷化工供應鏈綜合服務平臺正式上線運營;今年3月31日,湖北國發供應鏈有限公司在宜昌揭牌,穩步推進“磷化工產業數字化平臺”建設。
在調研中,委員們發現,供應鏈綜合服務平臺還存在主動與企業對接不夠、在如何為產業鏈上企業賦能和降成本方面研究不夠、對化工原材料來源的可替代性預案不夠等問題。委員們建議,經信、發改、稅務等部門加強政策指導,推動平臺與市內磷化工重點企業深度對接;加大對磷系新材料研究單位、企業研發創新政策、資金、金融支持力度,以優質金融服務賦能供應鏈體系;定期分析供應鏈安全問題,從國內國際兩個原材料需求、兩個市場實現供應鏈渠道動態調劑。
副市長楊衛華表示,市政府將認真聽取并吸收大家的意見,堅持大力發展精細化工的戰略定力不動搖,突出規劃引領、骨干支撐和集群布局,錨定世界一流,堅持群策群力,加速產業轉型升級,全力打造世界級磷化工循環產業集群。(通訊員 易瑋瑋 本報記者 毛麗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