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智聚力奏響“長江之歌”的宜昌篇章
——記長江大保護中的宜昌政協擔當
2018年4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長江、視察湖北,首站到宜昌,為長江大保護把脈問診,為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定向領航,開啟了宜昌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光陰荏苒,5年來,宜昌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托,堅決落實“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重要指示,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實現了高水平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相得益彰。
市政協緊緊圍繞長江大保護開展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為答好長江大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協調推進的新時代考題貢獻政協力量。
深調實研獻務實之策
黃柏河是宜昌境內長江一級支流,也是宜昌人民心中的“母親河”。這條長162公里的河流,承擔著宜昌200萬人生產生活和100萬畝農田灌溉供水的重任,卻因流經磷礦腹地,沿線曾遍布磷礦企業,一度飽受污染之痛。
為了讓母親河重現秀美,宜昌市積極開展黃柏河流域綜合治理,頒布流域綜合保護地方性法規,促使流域內礦產企業逐步規范,生態環境日趨向好。
2018年2月16日,《宜昌市黃柏河流域保護條例》頒布實施。5年來,經過治理實踐,黃柏河實現了生態水量統一調度,流域生態環境質量顯著改善,水旱災害防御能力穩步提升,流域協同治理能力明顯加強,取得了良好的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
而這一條例的頒布與宜昌市政協的獻計出力密不可分。一直以來,黃柏河流域的保護和綜合利用是歷屆宜昌市政協跟蹤推動的重要議題。
溯河而上,去源頭摸清問題;深入礦山,到一線探求真相;走進工廠,在調研中尋找對策……從召開協商會議到開展民主監督,從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到提交提案報告,市政協主要領導、委員、專家們始終情系黃柏河呼吁建言。
市政協將“三磷”整治納入議政性常委會會議議題,聯合宜都、枝江、當陽、遠安、夷陵、猇亭等縣市區政協成立調研組,深入化工企業、化工園區,就生態環境治理、磷石膏綜合利用、化工產業綠色發展等進行專題調研。
幾年來,市政協提出建立生態補償機制,成為流域生態補償方案率先出臺的有力推手;提出建立河長制,通過立法科學劃分黃柏河流域的核心區、控制區、影響區,推動黃柏河實現管理全覆蓋,以“河長制”促進“河長治”。
在委員和專家的持續推動下,2023年召開的市政協七屆二次會議上,《關于始終牢抓“宜”地制宜,堅持依法保護長江母親河的建議》《關于統籌推進流域綜合治理,助力長江大保護典范城市建設的建議》《關于加強城區周邊水系聯通推進長江大保護典范城市創建的建議》等一批重點提案受到市生態環境局、市水利湖泊局、市司法局等市直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
民主監督助決策落地
江豚被認為是長江生態的“晴雨表”。在長江湖北宜昌段,王家河油庫碼頭是遠近聞名的網紅打卡點,站在這里,可見江豚不時躍出江面。
隨著長江大保護的持續深入,“十年禁漁”的嚴格落實,長江宜昌段水生態持續向好,在市區觀測到江豚的次數也越來越多。
讓全民環保意識日漸增強,讓禁令落實更加擲地有聲,2021年4月,一場圍繞長江十年禁漁開展的民主監督活動拉開帷幕。
全市涉及禁捕水域的12個市、縣(區)兩級政協委員及黨委政府相關部門,一道走訪漁民、禁漁區群眾、市場和餐館經營人員,宣傳政策、發現問題、提出建議。
經過調研,宜昌市政協相關負責人介紹:“老百姓對禁漁工作的認可度、支持度很高,但在走訪過程中也發現在禁漁工作長效機制建設上存在短板。”
在此之后,市政協從完善長效機制、確保漁民轉產就業增收、加快地方立法等幾方面撰寫民主監督報告,為黨委、政府更好落實“十年禁漁”提供了決策依據。
2021年6月,由中共中央統戰部和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共同牽頭,協調各民主黨派中央、無黨派人士開展為期5年的長江生態環境保護民主監督工作。
在這一背景下,宜昌市政協整合各民主黨派成員、無黨派人士、政協各專委會和政協委員的力量,開創了由專委會牽頭,各民主黨派為主體,聯合開展民主監督的“宜昌模式”,將履職足跡遍布農村安全飲水工程、小煤礦、沿江化工企業、長江岸線……
近年來,市政協共向市委、市政府報送專項監督報告30多份,參與委員和民主黨派成員達1500多人次。其中,圍繞“農村安全飲水工程推進落實情況”“全市小煤礦和沿江化工企業關停淘汰情況”“宜昌長江岸線生態復綠工程實施情況”“河湖長制落實情況”等形成的民主監督報告,得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高度重視,相關職能部門針對報告反映的問題認真整改落實。
凝聚共識匯發展良計
8月5日,宜昌市委七屆五次全會指出,要建設三峽地區綠色低碳發展示范區,打造以宜昌為中心的綠色低碳發展高地,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鄉村。
打造和美鄉村,農村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體系建設是基礎工程,是發展綠色循環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去年4月24日,生態環境部發布了“十四五”時期“無廢城市”建設名單,宜昌成功入選。如何讓“放錯了位置的資源”重新歸位、變廢為寶?讓“無廢”理念得到廣泛認同?
5月26日,市政協舉辦2023年第二期“委員e家”活動,圍繞“抓好農村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體系建設”主題協商建言。
市政協委員、智庫專家、基層代表等紛紛建言獻策、開展協商,市商務局、市農業農村局、市供銷社等職能部門相關負責人現場一一回應。在思維碰撞、智慧激蕩之中,共識不斷凝聚,路徑逐漸清晰。活動通過網絡直播引來1.2萬人次同步在線收聽收看,獲得11.4萬人次點贊。
“委員e家”是2017年以來,宜昌市政協探索搭建集建言、支持、協商、監督于一體的界別協商平臺。不拘場地、不限時間,圍繞群眾普遍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邀請政府分管領導、部門負責人、政協委員、專家學者和群眾代表面對面溝通,共同尋求解決方案,通過“頭腦風暴”推動相關問題的解決和科學決策。據悉,與生態環境改善、綠色低碳發展相關的議題是多年來“委員e家”頻頻協商的焦點,充分反映了宜昌各界群眾對綠色生態宜昌的高度關注。
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政協人從未缺席。去年以來,湖北省委賦予宜昌建設長江大保護典范城市、打造世界級宜昌的歷史使命。宜昌市政協聚焦市委中心工作,緊扣目標內涵,組織廣大委員建言獻策,先后形成《關于宜昌建設長江大保護典范城市的若干建議》和《關于加快打造世界級宜昌的若干建議》,均得到市委主要領導批示,為市委科學決策提供了重要參考。
用腳踏實地挺膺擔當,以埋頭苦干攜手奮進。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在中共湖北省委和宜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宜昌市政協將充分發揮人才薈萃、智力密集、聯系廣泛的優勢,圍繞加快建設長江大保護典范城市、打造世界級宜昌,精準建言、廣聚共識,以“政協之能”服務“發展之為”。(谷一鳴 易瑋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