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先盛家潭,垃圾堆像山,污水漫岸塘,臭氣熏人心發慌。如今盛家潭,水清綠色爽,岸坡顏值亮。”這是最近湖北宜昌枝江市七星臺鎮張家場村四組村民對盛家潭清淤整改后的稱贊。
屋舍間、田埂旁、廠房區、工地上……在宜昌,類似盛家潭這樣的很多“小場景”,正通過黨委重視、政府支持、政協主動、多方參與的方式,一個個得到“大改善”。
走進宜昌市西陵區平湖馨苑社區,新建的沙河公園水清岸綠,游人如織,一輛輛印有沙河美景的B232環保專線公交車緩緩停靠平湖馨苑站臺。
去年6月,市政協委員及市政協機關筑堡工程工作隊在社區走訪時,了解到社區周邊發展很快,但公交線路太少,社區群眾迫切期望能開通更多公交線路的需求。
有需求必有回應。市政協在組織委員開展調研和可行性論證后,圍繞“開通沙河環保主題公交線”議題,召開現場協商議事會。市、區政協委員和社區居民代表與市直相關單位負責人面對面,從不同角度提出意見建議。去年8月31日,沙河環保專線公交正式開通運行,兩條環線配備4輛公交車,方便了群眾的日常出行。
去年以來,宜昌市政協把深入開展“一線協商·共同締造”行動作為推進政協協商與基層協商有效銜接的重要載體,在縣(市、區)、鄉鎮(街道)組建政協活動聯絡組,在有條件的村(社區)、企事業單位設立委員活動小組,實現議題在一線征集、協商在一線開展、問題在一線解決、共識在一線形成。
宜都市枝城鎮坡垴村位于枝城鎮中心位置,周圍醫院學校聚集,由于缺少泊位,道路兩邊經常停滿車輛,居民出行不便,交警執法壓力也很大。
枝城鎮政協活動聯絡組了解到這一情況后,組織委員到現場調研,與附近的龍王臺村共商解決辦法。協商中,有群眾提出附近有一塊可用于停車的場地,但場地屬于宜昌交運集團,宜都市無權處置。據此,宜昌市政協決定將此議題納入兩級委員聯動協商內容,共同推動問題解決。
去年11月14日,一場以“解決停車難”為主題的“一線協商·共同締造”活動在龍王臺村舉行。宜昌和宜都兩級政協委員、宜昌交運集團、宜都客運公司代表、群眾代表圍坐一起,共商解決之策。
經過協商,宜昌交運集團決定將場地以資產托管的形式交由枝城鎮政府建設停車場,枝城鎮與龍王臺村簽訂管理服務協議,停車場收費作為龍王臺村集體經濟收入。
去年,宜昌省、市、縣三級政協委員聯動開展一線協商34次,市、縣兩級政協委員聯動開展活動76次,推動解決了300多個群眾急難愁盼問題。
“請本轄區35-64周歲適齡婦女到社區領取知情同意書、篩查表,攜帶身份證到指定醫院進行免費‘兩癌’篩查。” 今年以來,宜昌市民多次收到這樣的短信提醒通知。自去年10月開始,“兩癌”免費篩查在宜昌全面啟動,全市91.6萬名適齡婦女均可享受這一福利。
這項惠民舉措與市政協一份社情民意信息密不可分。去年5月26日,在五峰土家族自治縣仁和坪鎮升子坪村衛生室,省、市、縣三級政協委員首次圍繞“影響群眾健康問題‘323’攻堅行動落實情況”開展協商,聚焦的問題就是“兩癌”篩查。
“會后,我們梳理了現場三級政協委員、專家、相關部門以及村民代表的發言,再綜合調研情況,從擴面、提標、強質、增效四個方面向市政府提出具體建議。”市政協教科衛體委員會主任朱家法說。很快,宜昌市婦聯和市衛健委聯合提交的《宜昌市2022-2024年城鄉適齡婦女宮頸癌和乳腺癌免費篩查實施方案》獲批。
“將政協協商融入基層社會治理,最終目的是服務群眾。接下來,我們還將以共同締造的理念、一線協商的辦法,創新履職方式,發揮獨特作用,讓群眾看到協商帶來的變化,共享協商帶來的成果。”宜昌市政協主席王均成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