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長江、視察湖北、首站到宜昌,對宜昌破解“化工圍江”給予充分肯定,并強調長江經濟帶建設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不是說不要大的發展,而是首先立個規矩,把長江生態修復放在首位,保護好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不能搞破壞性開發。
宜昌市牢記總書記殷殷囑托,以守護一江清水永續東流的政治擔當,把保護和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走出了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
1月4日至7日,宜昌市政協七屆一次會議召開,總書記的關切依然是委員熱議的話題。
“這幾年基本完成134家化工企業‘關改搬轉’,長江干流(宜昌段)三個國考斷面水質全部穩定達到地表水環境質量Ⅱ類標準,總磷濃度下降近五成,微笑天使江豚在長江繁衍生息,展現了良好的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景象。”市政協委員、市生態環境局總工程師鄭斌作為參與者、見證者,感觸頗深。他說,“關改搬轉”是長江大保護的必要手段,但不是根本目的,曾經一度,談“化”色變,也讓化工企業背上了沉重的壓力。
磷化工產業一直是宜昌市的支柱產業之一。2022年,據不完全統計,宜昌市地區生產總值將突破5000億元,磷化工產業走好轉型發展,是出路更是必然。
宜昌市將建設“精細磷化中心”作為“六大目標”之一提上日程。去年10月,總投資320億元的邦普一體化新能源產業園落戶,宜昌磷化工產業優勢與寧德時代新能源技術優勢結合,實現了進軍新能源新材料賽道的目標,宜昌傳統化工產業鏈得以向高端延伸。今年的市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推動綠色化工向新能源、新材料領域突破,力爭產值達到1500億元。
然而,在磷化工完整的產業鏈中,不管是精細化還是高端化,都繞不開磷石膏治理這個世界級難題。在此次市政協全會上,包括鄭斌、黃斌在內的20多位委員提交了關于加強磷石膏綜合治理的提案。
在鄭斌看來,要從磷化工產業鏈前端、中端、末端共同發力,全鏈條推動磷石膏綜合治理。將磷礦采選、磷礦供應與磷石膏無害化處理、綜合利用等情況掛鉤,倒逼企業落實主體責任;推廣綠色先進工藝,提高磷資源回收率,減少磷石膏產生量;加快建立磷石膏制品標準體系,加大在市政建設、道路交通、建筑工程等領域的應用。
市政協委員、湖北東圣化工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黃斌認為,磷石膏制酸聯產水泥工藝穩定可靠,國內有成熟的經驗可以借鑒,是磷化工產業實現循環經濟的必由之路,建議進一步完善磷石膏工業化利用的相關配套政策,因地制宜打破相關產業壁壘,確保磷石膏制酸聯產水泥項目的正常運行。
市政協委員、市發改委總經濟師黃毅也建議,要推動化工企業與水泥生產企業合作,加大磷石膏綜合利用。在他看來,“雙碳”背景下,水泥企業同樣面臨轉型升級壓力,發揮各自優勢實現跨行業協作前景廣闊。
為宜昌化工產業進一步轉型升級“把脈開方”,這是委員們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宜昌提出的要求,踐行綠色高質量發展的具體行動。(通訊員 何新華 易瑋瑋 記者 毛麗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