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宜昌市政協主席李亞隆帶隊調研三峽樞紐港建設情況。
“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是我國區域經濟發展的“三大戰略”。這既是國家優化經濟發展空間格局的重大戰略決策,更是地方發展新的重大機遇。
宜昌地處長江中上游接合部,是長江流域由沿海向中西部梯次推進的重要節點城市,是西北地區物流陸水轉運的中轉樞紐,也是三峽大壩和葛洲壩所在地。這里區位優勢獨特,交通網絡便捷,產業基礎厚實,是對接“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兩大戰略的絕佳節點,有條件在國家戰略中實現更大作為。
因此,宜昌市政協在履職建言中,堅持將地方發展置于全國大局深度思考,搶抓國家戰略契機,從而走出了一條議政建言的創新之路。
“宜新歐”國際新通道呼之欲出
2015年9月14日,新疆伊犁州和宜昌市共同簽署《共同構建“宜新歐”水公鐵聯運國際通道戰略合作協議》。根據《協議》,雙方將共同發起“宜新歐”水公鐵聯運國際通道建設。
10月19日,聯接長江經濟帶與‘一帶一路’倡議節點的白洋港一期工程6個泊位完成。
11月20日,世界交通與通信技術全球發展實踐局局長一行考察白洋港三峽現代物流中心。這是宜昌首個利用世行貸款的項目。
“宜新歐”這項重大戰略的背后,凝結著市政協的努力與智慧。為充分發揮自治州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重要支點優勢和宜昌三峽樞紐優勢,去年8月,市政協主席李亞隆帶隊就構建“宜新歐”通道問題前往新疆伊犁進行實地考察,并與霍爾果斯在以宜昌為重點的長江中游地區對接合作上達成共識。
“構建‘宜新歐’新通道,有利于我市區域性交通樞紐和重點物流城市建設,推動我市外向型經濟發展。”回宜第一時間,李亞隆代表考察團向市委匯報了考察結果,提出邀請伊犁方面參加論壇活動并簽訂戰略協議,并得到了省委常委、市委書記黃楚平的批示。
在宜昌市政協的推動下,“宜新歐”國際新通道悄然開啟。
去年10月21日,在新疆霍爾果斯市,舉行了首次宜昌柑橘茶葉推介會。做柑橘出口生意的秭歸屈姑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正倫喜笑顏開,“宜昌的柑橘深受俄羅斯人喜愛,但過去受限于汽運方式的落后,銷量一直打不開,這次實現了從枝江直走二連浩特,一周多時間就到達了俄羅斯,首批180噸柑橘一周內一銷而空。”會上,霍爾果斯、宜昌兩地企業簽訂柑橘購銷合同20萬噸,簽約資金近3000萬元。打開了當地企業對外的一扇大門。
鮮活的事實讓宜昌人看到了“宜新歐”通道構建后城市發展的無限可能。據了解,“十三五”期間,宜昌將投入560億元建設壩上壩下四港(茅坪、太平溪、白洋、紅花套)、四路(江北、江南翻壩鐵路,江北翻壩公路,港區疏港道路),重點建設項目84個,集中于港口新城建設、翻壩運輸體系、港口設施和綜合服務體系四大領域,從根本上提升港口聯運能力,完善集疏運體系,實現“宜新歐”多式聯運的無縫對接。
“新通道的開通,如同打通‘任督二脈’,于我們而言是如虎添翼。”李正倫表示,將借助“宜新歐”水公鐵聯運國際物流通道,盡快在中哈霍爾果斯邊境合作中心搭建產品展銷平臺,將罐頭食品、果酒飲料等更多精深加工產品推出國門,進一步擴大產品出口份額,開辟國際市場。
依托黃金水道挖掘三峽航運潛力
伴隨著“長江經濟帶”上升為國家戰略,長江航運的壓力與日俱增,飽和運行的三峽船閘,是長江全流域的第一堵點。宜昌通,則長江通。2013年以來,市政協會同有關部門對長江、特別是三峽航運進行了系統調研,深深感到改進三峽航運組織方式,提高三峽樞紐貨運通過能力的緊迫性。
依托黃金水道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這是宜昌最直接、最受益的重大戰略機遇。對此,市政協積極利用自身優勢,推動三峽綜合運輸體系建設,通過開展“改進三峽航運組織方式,提高三峽樞紐貨運通過能力”的專題研究,形成了推行船舶大型化標準化、加快推進三峽“水水聯運”和“水陸聯運”、加快推進實施“散改集”運輸、加快三峽樞紐港建設等具體建議,并積極向湖北省政協建議,最終推動影響三峽樞紐貨運通過能力重點問題的解決。“解決當前三峽通航能力嚴重不足的‘卡脖子’問題,關鍵在于加快推進三峽綜合交通運輸體系規劃及建設。”
當年5月,在宜昌市政協的多方爭取和支持下,湖北省政協主席楊松來宜就三峽交通體系規劃與建設進行了實地調研,并就有關問題向全國政協提出提案。同時,全國政協經濟委、僑聯界委員考察團和外事委員會調研組也來到宜昌,開展考察調研并反映情況,推動了三峽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相關重大項目立項實施。
2015年9月,全國政協副主席、民革中央常務副主席齊續春同志來宜調研,從戰略層面向國家提出設立三峽經濟樞紐新區的建議,為爭取宜昌在全國大局中的戰略定位,打造新的發展平臺奠定了基礎。
政協的強力推動,三峽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相關重大項立得以立項實施。委員們有關行業或部門的許多規劃建議經多家承辦單位采納落實后,促進了市級規劃與國家在宜昌的戰略布點相對接,與區域協調發展的規劃相銜接。
市交通運輸局為辦好《加快三峽翻壩運輸體系建設的提案》,努力爭取政策支持,三峽翻壩轉運體系已納入全省公路水路交通運輸“十三五”發展規劃,并在規劃綱要中明確提出,“十三五”期間要加快完善三峽翻壩運輸體系,通過江北翻壩高速公路和壩上壩下港區的建設,提高三峽樞紐的通過能力。
三峽樞紐港管理委員會(籌)在辦理《關于加快發展宜昌云池臨港經濟的建議》時,注重長江岸線、港口、水運經濟等工作的統籌協調和推進工作,著力構建長江中上游區域性交通中心和三峽現代物流中心。
創建清江康養國家級實驗區
對接國家戰略,保護好宜昌的秀水青山尤為重要。“一方面,長江經濟帶的發展需要保護好長江流域的生態環境,另一方面,風景宜人的宜昌,可以在“一帶一路”倡議中扮演好旅游城市的定位。”宜昌市政協的同志如是表示。
由此,近年來每況愈下的清江生態保護問題,成為了宜昌市政協關注的焦點。
作為長江一級支流,清江全長423公里,有“八百里清江美如畫”的美譽。但近些年由于高壩洲庫區網箱養殖和污水排放問題,清江的水質面臨嚴峻考驗。
為了讓建議進入高層視野,市政協邀請武漢大學專家學者,完成了清江流域保護與開發的調研和論證。得到市委批轉后,市政協先后通過開題協商、調研協商、內部協商和會前協商等形式,多次與相關部門和專家學者討論協商。省政協常務副主席范興元多次深入宜昌調研,持續推動有關問題解決。
2015年9月,市政協召開協商座談會,就“清江流域保護與開發”問題協商議政、建言獻策。建議在清江流域保護與開發過程中,要將生態保護與調整結構、精準扶貧、大城項目相結合。要堅持可持續的發展思路,積極推動清江生態保護納入法治建設、上級視野和“十三五”規劃,著力推動清江旅游區建設,大力發展健康產業,以清江為依托打好“長江牌”。
經過充分論證調研,市政協提出在高壩洲庫區建設以“國家柑橘主題公園”為特色的“紅花養生”基地、以東陽光“抗原抗體體檢中心”為特色的“宋山康養”基地、以“水上休閑體育和滑翔傘”為特色的“黃荊健身”基地、以養老地產為特色的“青林養老”“柳津養老”基地等,打造全國知名的康養目的地。
今年1月28日,在湖北省政協全會上,宜昌市政協李亞隆主席在大會發言中建議,要規劃建設“清江生態康養實驗區”,推動流域綠色發展。建議,盡快出臺保護清江的省級地方法規,為清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提供法治保障。通過實施生態保護“河長制”,明確省、市、縣(市)、鄉鎮責任。取消高壩洲庫區網箱養殖,對沿江實施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
“李委員關于清江保護的建議是認真學習了習近平主席在重慶長江經濟帶的講話精神,經過深層次的調研和思考后總結出的。”湖北省委副書記、省長王國生如是評價。
通過多方爭取,關于清江保護的建議得到省委書記李鴻忠,省委副書記、省政協主席、省委政法委書記張昌爾批示。目前,“建設彰顯山、水、綠、城特色的健康服務業體系,打造醫、教、研、養、康五位一體的康養服務產業基地,推動清江國家康養實驗區建設”被寫進了市政府“十三五”規劃綱要之中。
百舸爭流,奮楫者先。構建“宜新歐”國際新通道,建設三峽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議設立三峽經濟樞紐新區……宜昌正在著力實施的重大項目庫中,由市政協提出、謀劃或推動的就有三項。圍繞著國家戰略履職建言,宜昌市政協獨特的履職思路,在宜昌的城市發展乃至國家戰略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作者 何新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