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先盛家潭,垃圾堆像山,污水漫岸塘,臭氣襲人心發慌。如今盛家潭,舊貌換新顏,水清綠色爽,岸坡顏值亮。”這是枝江市七星臺鎮張家場村四組村民對盛家潭清淤整改后的評說。
盛家潭舊貌換新顏,農民得實惠,也得益于枝江市政協組織開展的一線微協商。
盛家潭是張家場村最大的一口堰塘,面積約14畝,承載著該村四組19戶農戶近百畝菜地的灌溉用水使命。由于年久失修,池塘淤泥越來越厚,加上周圍個別農戶把它當作垃圾池,長期傾倒垃圾得不到及時處理,致使盛家潭成了臭水塘、死水塘,嚴重影響了周邊農戶的生產生活,村民對此頗有怨言。村里也因資金短缺困擾難以整治。
今年1月上旬,枝江市政協七星臺鎮政協活動組在組織開展“政協委員助力鄉村振興行動”時得知這一情況后,第一時間與市水利與湖泊局、市城管局等相關部門取得聯系,積極爭取堰塘整治改造資金。
為確保盛家潭清淤改造得以順利實施,七星臺政協活動組隨即在該村召開“一線協商·共同締造”同心圓協商會,邀請市直有關部門負責人、駐村工作隊員、村兩委班子成員及部分村民代表參加,很快形成共識:堰塘整治改造由市水利和湖泊局,城管局共同支持19萬元資金,周邊農戶無償讓出部分園田修步道、自愿出勞出力。由此,群眾期待盛家潭“清淤泥把塘水變清波,護岸坡為塘邊植綠蘿,種水草將野魚養大個,盛滿水澆菜地不發愁,修步道讓群眾走通豁,裝路燈使夜空星閃爍”的美好愿景照進現實。
目前,經過近一個月的緊張施工,改造后的盛家潭“妝容”初顯,厚積的淤泥清凈了,遍布的垃圾“搬家”了,岸坡即將在春暖花開時節披上綠裝、修鋪步道、安裝路燈,屯滿堰水后,周圍農戶再也不會為菜地灌溉缺水愁眉苦臉了。(通訊員 胡長春 汪春燕 審核 洪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