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是七屆市政協全面履職的第一年。一年來,宜昌市政協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在中共宜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不斷加強專門協商機構建設,緊扣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準確把握服務大局的重點,立足政協自身優勢,抓住黨政所需、群眾所盼、政協所能,努力以“政協之能”服務“宜昌之為”,為我市經濟社會發展貢獻了政協力量。
常委會堅持發展為要,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緊扣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建有用之言,獻務實之策,積極向上反映宜昌呼聲。一年來,全國政協2次、省政協15次在宜開展調研。我市10次在省政協重要協商會上發言,18份調研成果被省政協采用。市委、市政府領導31次出席政協活動,對建言成果批示113次,一批意見建議被及時轉化為推動宜昌高質量發展的實際舉措。
市政協聚焦落實年度協商計劃,圍繞打響屈原文化品牌、構建農業全產業鏈召開2次議政性常委會會議,就破解“兩壩一峽”體制機制障礙、建設區域性科技創新中心、大力培育外貿市場主體、加快制造業轉型升級、打造區域活力中心等5次開展雙月專題協商,相關協商議政成果得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的批示肯定。提出的建立屈原文化研究傳播傳承體系、抓實農產品公共品牌運營管理等建議,為黨委政府科學民主決策提供了有益參考,被市委、市政府列入重點工作、寫進正式文件。
市政協創新政協協商形式,探索開展專家協商,建立協商議政專家庫,聘請48位專家學者為首批成員。把專家協商融入開題引導、實地調研、建言會商、協商交流、專業研審等全過程,實現專家之“專”與專門協商機構之“專”有效融合。人民政協報頭版以《兩“專”合一》為題報道。深化網絡議政與遠程協商,組織21場視頻連線、線上直播,把協商從會場延伸到網上,拓展委員參與面。完善“云上政協”系統,并納入宜昌城市大腦建設項目。創新聯動方式,完善縣(市、區)政協主席座談會和秘書長座談會制度,建立了市政協辦公室與各民主黨派市委會機關、市工商聯聯席會議制度,市縣專門委員會聯動活動等制度。(記者 張向陽 艾金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