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聚幸福宜昌的磅礴力量
——市政協開展“一線協商·共同締造”行動紀實
“人民群眾是共同締造的主體,離群眾越近,離真理越近。”
“多到田間地頭,多到工地車間。奔著解決問題去,把好事辦好辦實。”
“沉到一線去,群眾的事情大家商量著辦。”
……
今年以來,市政協堅持把“一線協商”深度融入共同締造,統籌做好“下基層、察民情、解民憂、暖民心”實踐活動、“協商在一線·委員就在身邊”“政協委員助力鄉村振興”行動等工作,引導全市政協委員下沉基層,將協商送到街道、社區、企業,送到基層群眾身邊,讓“一線協商·共同締造”找到源頭活水,解決了一批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更好滿足了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聚焦民生問題 找準惠民小切口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必須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勵共同奮斗創造美好生活,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下基層、察民情、解民憂、暖民心”實踐活動,是加強和改進政協群眾工作、踐行“協商于民、協商為民”的重要抓手。市政協以“協商在一線·委員就在身邊”活動為統攬,結合全省“協商在一線”示范點建設,讓委員履職觸角延伸到一線,在面對面的協商中廣泛凝聚共識、推動民生問題解決,架起民聲民意“連心橋”。
市政協領導在走訪調研西陵區夜明珠街道平湖馨苑社區過程中,了解到群眾對增設公交站臺和公交線路的需求后,立即組織召開環沙河公園公交線路及站點設置的座談會、“開通沙河環保主題公交運行方案”協商議事會,市公交集團、社區居民代表、市區政協委員與市直相關單位負責人面對面協商,從不同角度提出意見建議。
8月31日,在市住建局、市公交集團等多家單位積極行動下,沙河環保主題公交正式開通運行,兩條環線配備4臺公交,極大滿足了周邊群眾的出行需求。
市政協機關堅持把實踐活動與共同締造緊密結合,成立機關班子成員、機關黨委委員和青年干部職工等25人組成的筑堡工程工作隊,深入包聯社區入戶結對。平湖馨苑社區擬在小區建設黨群連心站,但因場地有限,“連心站”建在哪兒是個棘手的問題。能否通過資源調配,將“黨群連心站”就近建在居民家門口?
“選址要就近,讓居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便捷服務;群眾的社區群眾做主,功能、活動群眾來定!”市政協多方協調西陵區政協、城投、社區等力量解決陣地問題,幫助社區陣地從300余平方米擴大到1200余平方米。
預計明年1月份,平湖馨苑社區黨員群眾活動中心投入使用。
豐富協商渠道 擦亮協商“親民牌”
協商于民、議政為民,言為民建、策為民謀。
市政協堅持開放協商、全程協商,打造協商主體多元、內容豐富、形式多樣、運行規范的“協商在一線·委員就在身邊”平臺,健全完善群眾有序參與協商議事的渠道和形式,真正發揮人民政協在基層社會治理中的重要作用。5月26日,圍繞省政協確定的“影響群眾健康問題‘323’攻堅行動”落實情況,聚焦五峰宮頸癌防治工作開展情況,在五峰土家族自治縣醫院、鄉鎮醫院和農村村級衛生室開展現場協商,面對面協商建言,推動提高基層群眾健康保障水平。
6月9日,圍繞“農村養老服務體系建設”主題,在點軍區土城鄉高巖村開展協商,探索有針對性的多樣化養老方式。鏈接線上線下,擴大覆蓋范圍。靈活運用現代科技手段,在協商活動中融入實時連線、直播互動等形式,實現線上線下互動協商、場內場外聯動協商。
圍繞“加大‘專精特新’企業培育力度”“大力推進磷石膏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等7個主題,市政協開展“委員e家”界別協商活動,吸引近10萬人次線上參與互動交流,一批意見建議得到政府相關部門借鑒。
截至目前,全市各類協商議事平臺共通過“會場+現場”“集中+分散”“線上+線下”等方式,開展協商活動200余次,參與協商人員超20萬人次,有效助推解決了一批群眾牽腸掛肚的民生大事和關鍵小事,涌現出西陵“家話西陵”、當陽“沮漳同心行”、宜都“智潤兩江”、秭歸“村落夜話”、點軍“群言堂”、枝江“同心圓”、夷陵“委員零距離”、伍家崗“委員會客廳”等各具特色的協商活動。
聚焦鄉村振興 智托農村新氣象
“鄉村振興首先是產業振興。今天鴨子口村這個協商會,就是一個諸葛亮會,請大家一起來商量,我們村究竟適合發展什么樣的柑橘品種?首先從哪里開始試點示范?該如何怎樣化解沒有勞動力的問題?”
12月5日,一場別開生面的產業發展協商會議在長陽土家族自治縣鴨子口鄉鴨子口村田間地頭召開,政協委員和村組干部、村民代表以及市場主體等就如何發展該村產業進行協商。
鴨子口村是市政協鄉村振興聯系點。該村山大人稀,土地貧瘠,缺少主導產業是最大的短板。市政協有關領導在該村調研時,研究確定該村河谷地帶產業發展以柑橘為主,并協調解決產業發展資金30萬元。
市政協機關黨組成員深入該村開展蹲點式調研,爭取各方資源力量完成9公里村級公路硬化,支持推進村茶葉加工廠和光伏發電站建設,助力該村集體經濟發展。
緊扣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工作中的重難點問題,市政協深入田間地頭調查研究,通過多種形式開展“一線協商”,積極建言獻策。
7月27日,市政協2022年第5期“委員e家”活動在夷陵區龍泉鎮舉行,與會人員參觀了龍泉鎮法官泉村的花園里園藝基地,圍繞“科技助力鄉村振興”主題,專家、委員及各相關部門進行深入會商。協商活動全過程采用視頻連線、現場直播的形式,吸引6.5 萬余人次線上線下參與。
提案跟蹤問效、反映社情民意、開展調查研究是政協及政協委員履行職能、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問題的一個重要平臺和渠道。今年以來,市政協委員圍繞人居環境整治、美麗鄉村建設、鄉村振興等方面提出提案60余件,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貢獻了政協智慧和力量。(記者 何冠英 實習生 陳曉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