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否實現人車分流?學校只有一個校門,食堂貨車頻繁進出,孩子們課間活動的安全實在讓人擔心。”宜都市潘家灣土家族鄉中小學家長代表歐偉的一句話,牽動了潘家灣土家族鄉活動組政協委員們的心。
為解決校園車輛通行問題,保障學生出行安全,2月28日,宜都市政協副主席楊寧帶隊到潘家灣土家族鄉中小學,圍繞“平安校園建設”與“留守兒童關愛”兩大議題開展一線協商。
政協委員們實地查看了該校的學生宿舍、食堂及周邊環境。在食堂旁的院墻邊,眾人駐足。“如果能在這里開設一個后門,給食堂車輛單獨開辟通道,這樣既不干擾教學區域,又能降低建設成本。”辛建委員提出的方案得到了在場人員的點頭認可。
“我代表企業出資一萬元,幫助建設學校后門,也算是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協商座談會上,企業家委員鄧家橋擲地有聲地說到。
“我們馬上將該校后門建設納入美麗鄉村建設項目統籌實施,在一周內完成項目征地、建設方案和資金籌措。”經過協商,潘家灣土家族鄉相關部門負責人和潘家灣村“兩委”干部迅速達成一致意見、制定工作計劃。
“老舊校墻可能存在安全隱患,拆除時需要專業評估加固方案。”“工程車進出與學生活動區域交叉,一定要設置隔離帶并安排專人值守。”政協委員們圍繞建設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敲定細節、建言獻策,市教育局、潘家灣土家族鄉政府逐一采納,確早日施工、盡快投用。
協商完校園安全問題,主題轉向更溫情的部分。
“我們要完善留守兒童的數據信息,全面了解他們的問題和需求。”鄧家橋委員的建議引發共鳴,田文煉委員補充道:“除了物質幫助,還要持續關注孩子們的心理健康,可以聘請專業心理老師定期來校輔導。”
隨著探討深入,一份“護苗”清單逐漸成型,潘家灣土家族鄉中小學的20名困難兒童,被納入市政協2025年度“委員潤苗”名單,政協委員將進行“一對一”結對幫扶,護航兒童健康成長。
“今天的協商既解了安全難題,也搭起了關愛橋梁。”潘家灣土家族鄉中小學校長激動地說。新通道建成后,食堂車輛將徹底避開教學區,而這份“護苗”溫暖,還將隨著后續關愛行動繼續傳遞。(通訊員 趙詩學 審核 吳強 李功成 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