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區政協牢牢把握新時代人民政協的初心使命,認真落實省政協要求,聚焦“六個目標”,打造“六個模范”,不斷提高政協機關在政協工作中的引領作用、服務能力和保障水平,奮力開啟夷陵區政協工作新范式,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強化黨建引領,打造“思想過硬”的模范政治機關。切實把講政治放在機關建設的首位,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市關于加強政協黨的建設的部署要求,自覺將黨的領導貫穿于“重要陣地、重要平臺、重要渠道”建設的各方面、全過程。打通“主動脈”,暢通“微脈絡”,進一步做實黨員委員活動小組,實行黨的組織對黨員委員、黨的工作對政協委員“兩個全覆蓋”,88名黨員委員全部納入7個黨員活動小組。加快黨的組織和黨的工作從“有形”向“有效”轉變,著力開展“黨建+建言”“黨建+主題活動”系列活動,確保黨建規定動作有效果、特色動作有創新。
抓好能力提升,打造“業務精通”的模范服務機關。切實把抓學習作為動力之源,以主席會議為牽引,構建立體式“學習網格”,在機關開展以學政協理論、學政協章程、學政策法規、學省市區情,促能力提升、促高效履職為內容的“四學兩促”活動。圍繞“明大局、提能力、重實干,助推高質量發展”“深化思想破冰,引領發展突圍”等主題,每周開展一次大學習大研討,形成培訓研學、交流助學、個人自學為常態的學習體系,舉辦10期“夜學”活動。落實委員學習培訓計劃,建立覆蓋政協委員和政協工作者的學習交流群,將學習宣傳、培訓研討納入“委員作業”,營造主席引領學、常委示范學、機關帶頭學、委員自覺學的良好氛圍。
自覺服務大局,打造“極端負責”的模范實干機關。牢牢把握全省“一主引領、兩翼驅動、全域協同”區域發展布局、全市“六城五中心”戰略布局和夷陵區委“2345”戰略目標,準確對接黨委政府工作重點,提高重點協商、知情明政、調研視察等工作的計劃性、目的性、前瞻性。牢固樹立“一線”理念,領銜三峽壩庫區組團調研,提出“打造世界旅游名城核心區、推動壩庫區組團升級發展”“加快體制機制突破,創新‘市統區管’模式”等重要發展思路,為宜昌市委、夷陵區委科學決策提供有益參考。持續打造“協商在一線·委員零距離”工作品牌,引導全體委員立足本職、深入一線,多層次、多方位、多渠道開展調查研究和民主協商。“全天候、無差別”的參與疫情防控、招商引資、項目建設等中心工作。
做到規范管理,打造“高效運轉”的模范效能機關。不斷完善管理機制,進一步提升機關運行的規范化、制度化、程序化,制定《提案辦理跟蹤問效辦法》《委員履職績效評價辦法》《委員活動組工作規則》等制度文件,修訂完善機關運行、公文處理、財務管理及黨建等10余項規章制度。建立年度任務分解制度,逐項壓實分管領導、責任科室、責任人,做到“一月一計劃、一月一總結、半月一跟蹤”,形成工作閉環。推廣無紙化辦公,提升機關文件閱辦效率,一般性文件實現即閱即辦。
堅持多元包容,打造“團結協作”的模范和諧機關。以“書香政協”建設為抓手,“線下”“線下”結合,充分運用固定學習日、“三會一課”、主題黨日等活動載體,大力發揮“兩微一端”、學習強國、微信平臺等媒體優勢,厚植書香底色。以“委員之家”建設為抓手,切實搭建好民族、黨派、界別、團體等合作交流平臺,形成常態化聯系溝通、走訪互訪機制,熱心幫助委員解決實際困難與正當需求,積極宣傳委員履職的亮點成效。以“一流機關”建設為抓手,破除“船靠岸車到站”“退二線敲閑鐘”“佛系躺平”等思想,號召每名機關干部融入“大事業”、維護“大家庭”、珍惜“大團結”。
強化正風肅紀,打造“風清氣正”的模范廉政機關。切實用活問責利器、暢通監督渠道、創新監督形式、從嚴正風肅紀,認真貫徹執行中央八項規定,堅決整治“四風”,全面落實“一崗雙責”,抓住拒腐防變的神經末梢,用好黨內監督、民主監督、輿論監督、社會監督等監督方式,積極探索建立健全監督模式,鍛造全方位、立體式監督格局,構筑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監督屏障。(通訊員 宋朝伊 汪昱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