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明世事提建議 練達民情發聲音
——淺談如何履行參政議政職責
民建宜昌市委會委員、秘書長 彭筠
參政議政是民主黨派的政治職責,也是形象和作為、地位和作用的重要體現。“洞明世事提建議,練達民情發聲音”這是一位恩師曾經的諄諄教誨,也是我孜孜以求的工作思路和情懷。在我看來,撰寫調研報告、提交提案、反映社情民意、參加民主監督活動是最直接、最樸素的參政議政方式,也應是最寶貴、最神圣的職責使命。為了把這份政治責任履行好,要注意從三個方面進行把握。
一、要觀大局,避免一孔之見。觀大局,首先要有大局觀。毛主席曾說:“只有了解大局的人,才能合理而恰當地安置小東西。即使當個排長,也應該有全局的圖畫,也才有大的發展胸懷。”在做參政議政工作中,我們不難發現身邊的矛盾和問題。但如何正確看待問題、提出能夠解決問題的建議,則需要我們將其置于國家和省市發展的大背景中,進行思考和判斷,而不僅僅是只看矛盾的特殊性、忽略矛盾的普遍性,或者只看矛盾的對立性、忽略矛盾的統一性。參政議政的過程本身就是增進共識的過程。
二、要察本質,避免人云亦云。先洞后察,察本質,觀細微,謂之洞察。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改革是由問題倒逼而產生,又在不斷解決問題中得以深化”。新時代新征程,每個人都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參與者,我們參政議政也是為了參與改革、推動改革。高質量的參政議政需要強大的洞察力和獨到的見解,最現實的做法是發揮“術業專攻”,結合崗位實踐,把擅長的事研究透徹、做到極致,提出真知灼見。對于感興趣的課題,抑或“命題”“考題”,運用既有的思維方法,輔之以閱讀、思考、獵奇,在反復分析、判斷、推演中錘煉成“有深度的雜家”。
三、要重調研,避免言之無據。建言貴在“言值”,“言值”來自調查研究。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在全黨大興調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強調調查研究的“傳家寶”作用,并對有關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調查研究本就是參政議政的一種實踐活動,也是建言獻策的基本前提和基礎工作。調查研究越實在、越具體,掌握情況、分析問題就越有說服力。一方面可以把蘊藏在群眾中的各種合理性意見和要求,如實地、及時地反映出來,另一方面也可以用數據“說話”,用事實“代言”,以此來實現陳情獻策、溝通釋疑的橋梁紐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