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宜昌市政協召開港澳臺僑和外事委員會全體委員會議和功能型黨支部會議,民進、共青團、青聯、工商聯、歸僑聯和特邀界別50余名委員參加會議。
會議對2022年宜昌市政協港澳臺僑和外事工作、功能型黨支部建設進行了全面安排部署。付華、劉彩娥、何建剛、呂正軍、鄧輝等5名委員就“明大局、提能力、重實干,助推高質量發展”進行了深入交流。市政協副主席饒玉梅、冉錦成分別對2022年市政協港澳臺僑和外事工作、功能型黨支部建設提出了系統全面的要求。
市政協港澳臺僑和外事工作如何創新突破?
爭創“四個一流”,開創工作新局面。會議一致協商同意2022年宜昌市政協港澳臺僑和外事工作爭創“四個一流”的目標定位。2022年,要切實組織動員七屆市政協港澳臺僑和外事委全體委員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工作的重要思想、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為指導,認真落實省委十一屆十次全會、省兩會、市第七次黨代會、市委七屆二次全會暨市委經濟工作會、市兩會、市委常委會精神和王立書記、王均成主席講話要求,圍繞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三大職能,“胸懷大局、站位全局、躬身入局”,“樹立一流標準,爭當一流委員,建設一流隊伍,創出一流業績”,勠力同心,共創宜昌市政協港澳臺僑和外事工作新局面。
建好“三支隊伍”,形成工作合力。建好港澳臺僑和外事委員會干部隊伍,爭取市縣兩級聯動,相互學習,共同提升。建好功能型黨支部黨建隊伍,推行“協商議政 你我同行1+N”模式,發揮界別黨員政治引領作用,加強專委會各界別宣傳、組織骨干隊伍建設,做好各界別宣傳、組織、發動工作,形成良好的、積極向上的對口協商氛圍。建好協商智庫隊伍,發揮其在參政議政中的專業支撐作用,使問題思考得更深,研究得更透,對策制定得更精準科學。
搭建“三個平臺”,促進港澳臺僑和外事工作融通發展。協商建好專委會屆別平臺,做好民革、共青團、青聯、歸僑聯、工商聯工作銜接,發揮各界別在黨的領導下進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作用。協商建好專委會委員平臺,辦成港澳臺僑和外事委員會委員之家,創新委員管理機制,調動大家資政建言,雙向發力積極性。 協商建好僑界青年聯誼平臺,使“協商在一線”向外部延伸,更好凝聚共識,助力回歸。
高質量完成“三項重點任務”,確保全年履職盡責到位。一是高質量完成“大力培育外貿市場主體,推動宜昌高水平開放”雙月協商會,創新協商方式,采取線上線下結合,國內國際連通,力求收到實效。二是高質量完成“聚焦發揮僑界資源優勢,助力鄉村振興”和“培育壯大民營市場主體”調研,探索形成一批調研成果和建設成果。三是高質量完成“科技助推鄉村振興”“委員e家”和市商務局知情明政通報會,做實“協商在一線·委員就在身邊”活動。
推動“三方面提案”落實,服務活力宜昌建設。創新性開展“協商在一線·委員就在身邊”活動,當好提案協商“店小二”,試行“提案跟蹤制”,做到“月詢問季追蹤年收效”,推動青年友好城市建設提案落實,提升城市對青年的吸引力。推動宜昌高新技術服務業發展提案落實,做大做強檢驗檢測產業。推動清潔能源之都建設系列提案落實,促進“雙碳”背景下推動民營企業轉型發展、屋頂光伏發電、完善清潔能源之都城市功能,助推清潔能源之都建設。展現新作為,樹立新形象,喜迎二十大。
如何建設好功能型黨支部?
冉錦成強調,要進一步規范完善制度;要廣泛動員組織委員開展活動;要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要充分發揮支部領導作用,為業務工作謀劃把關、發揮好思想引領、政治引領、作風引領、紀律引領、創新引領作用。
如何更好履行委員職責?
饒玉梅要求,要加強學習,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要深入調研,提升參政議政水平;要立足本職,確實做到雙崗建功。在新時代、新征程,明確新使命、新責任,共同努力,開創市政協港澳臺僑和外事工作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