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保護歷史遺存,守好城市根脈的建議》《加快推進農村養老保障體系建設,推動農村老有所養、老有所樂》《關于以青年安居助力引人留才的建議》……件件提案,關切宜昌發展,承載百姓期盼。
今年以來,宜昌市政協持續創新推動提案工作提質增效,通過制定專委會參與提案工作的實施辦法等創新機制,以“面對面”促進“心連心”,著力把每一件提案辦到百姓心坎上。
全環節引領讓提案“提得好”
如何讓提案提得好、說得準?
“通過各種場景加強輔導培訓,強化提案‘重數量更重質量’意識。倡導每位委員集中精力提出1至2件高質量提案。”宜昌市政協提案委員會主任楊建群介紹,市政協注重全環節引領,堅持把提案質量放在首位。
圍繞全市中心工作,結合領導點題、部門出題和公開征集的題目,市政協向提案者推送提案選題參考目錄300余條。定期召開知情明政通報會,引導委員在深度調研中提高建議質量;對標“精品提案”標準,對所有提案全覆蓋“三查三審”,對有瑕疵的提案提出指導性意見“回爐打磨”,立案提案整體水平大為提升。
一年以來,委員們就推進產業煥新、打造綜合交通樞紐、加快鄉村振興、推動綠色低碳轉型等積極出謀劃策,承辦單位吸納有關建議,制定出臺《宜昌市建設世界級旅游目的地城市實施方案》《宜昌市促進演出市場繁榮發展實施辦法》《關于推進新型工業化的實施方案》等文件,將委員建議轉化為惠民惠企成果。
“審查立案提案428件、篩選重點提案41件,實現提案辦復率、溝通見面率、滿意率‘三個100%’。” 楊建群表示,提案中的許多意見建議已體現到宜昌相關發展規劃、法律法規和制度文件中,在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積極作用。
協商民主貫穿確保“辦得實”
“平時的生活都有人關心,生病時候還對我特別照顧。” 興山縣黃糧鎮后山村村民萬能凱,為村里新推行的互助養老模式點贊。
今年75歲的萬能凱是獨居老人,周圍300米范圍內沒有鄰居,他本人還患有高血壓。村里啟動互助養老試點工作后,萬能凱老人的家接入了興山縣智慧化養老平臺。通過攝像頭及智能手環,可以對老人進行全面監護。
這些改變源自市政協委員龔曉惠的提案。關注到農村的老年人居住分散,無人照料,山區鄉鎮沒有專門的養老機構,她撰寫了《加快推進農村養老保障體系建設,推動農村老有所養、老有所樂》的提案。
市民政局對提案內容進行了深入研究,并邀請委員共同調研,根據各縣市區不同的情況分類施策,并在興山進行互助養老試點,獲得一致好評。
不僅要提得好,更要辦得實。在提案辦理過程中,協商民主貫穿始終:立案初審時與提案者及時協商溝通,確保提案“立得住”;立案后,與市委市政府督辦機構協商承辦單位,確保提案“交得準”。
辦前主動溝通、辦中調研座談、辦后反饋督促。在實地督辦關于城區垃圾填埋場生態修復與資源化利用的提案時,市政協三次邀約專家、提案者和承辦單位現場協商座談,開展專題調研,有力推動黃家灣垃圾處理場綜合治理。
“清單式”管理推動提質增效
快遞員、外賣員、網約車司機等新就業群體正逐步成為服務市民生活、助力城市發展的重要力量。如何更好地保障他們的權益?
宜昌市政協七屆三次全會期間,市政協委員彭小武等聯合撰寫的《關于加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的建議》被列為年度重點提案。提案不僅提出了問題,還從用什么管、由誰來管、怎樣去管三方面給出“建議清單”,讓承辦單位更容易“對癥下藥”。
收到該提案后,宜昌市人社局迅速制定方案,對照建議明確了“責任清單”“落實清單”。目前,宜昌市已印發《宜昌市新業態企業勞動用工指引》,指導新業態企業規范勞動用工。簽署湖北省首批不完全勞動關系書面協議,惠及1500多名快遞員。出臺試行辦法,參照工傷保險運行模式,每人每天1元即可享受。
“清單式”管理是宜昌市政協持續創新推動提案工作提質增效的縮影。提案人逐條梳理意見建議,形成“建議清單”;對照建議明確辦理單位,形成“責任清單”;辦理單位根據責任分工逐項落實,形成“落實清單”,并在辦理和答復時確保與提案里的每條建議一一對應。“三張清單”將宏觀的“大任務”轉化為具體的“小清單”,切口小、靶向準,也更有針對性和操作性。
如何讓提案建議“落地有聲”?今年市政協制定了《政協宜昌市委員會專門委員會參與提案工作實施辦法(試行)》,優化了提案“清單式管理”,完善了提案提出質量和辦理質量“雙向評價”等內容。《辦法》從十個方面為提案提出、審查、辦理、評價繪制了全流程線路圖,推動提案辦理質效整體提高。
今年以來,提案工作深度融入對口協商、專題調研、民主監督等履職活動,“委員e家”、知情明政等活動邀約相關提案者面對面交流,充分顯現議政建言、民主監督、凝聚共識的作用。(記者 鄭延 通訊員 宜協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