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協七屆十五次常委會會議召開
加快發展樞紐經濟 建設長江經濟帶重要樞紐
10月10日,市政協七屆十五次常委會會議召開,圍繞“構建高能級綜合交通樞紐體系,加快做大樞紐經濟”開展專題協商。市委書記熊征宇出席會議并講話。市政協主席王均成主持會議。
會議傳達學習了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成立75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和省委十二屆七次全會精神、市委七屆七次全會要求。市政協副主席冉錦成作主題發言;葉幫斌、覃揚波、王華、尹德斌、李敏等委員作大會發言;楊帆、何建剛、李江濤等市政協常委與有關單位負責人進行互動交流。在認真聽取大家發言后,熊征宇說,大家調查研究深入細致、分析問題有理有據,提出的意見建議務實中肯,相關部門要認真研究,將其轉化為加快發展樞紐經濟,建設長江經濟帶重要樞紐的具體舉措。
熊征宇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圍繞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為我們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宜昌作為三峽水利樞紐所在地,加快發展樞紐經濟,建設長江經濟帶重要樞紐,這是新發展格局下站位全局的應有之責,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湖北實踐落實落地的必然之舉,是立足新形勢新變化推動宜昌發展的破局之為。要深入實施“樞紐賦能”發展戰略,切實發揮樞紐經濟在服務新發展格局中的重要作用,著力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努力打造連通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節點。
熊征宇強調,要做大樞紐能級,堅持交通先行戰略,持續完善“鐵水公空管”多式聯運體系,著力打造三峽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提升綜合交通體系覆蓋廣度、通達深度、連接速度。要做強樞紐貿易,加快整合平臺口岸功能、貿易功能、服務功能,深化要素流動型開放和制度型開放,全力打造功能更優、能級更高、輻射更廣的樞紐開放新高地。要做實樞紐產業,圍繞做大做強“3+2”主導產業,大力發展臨港、臨鐵、臨空經濟,切實把樞紐優勢轉變為產業優勢。要做活樞紐生態,強化“鏈式思維”,搭建供應鏈、重塑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更好匯聚生產服務要素。
熊征宇指出,各級黨委政府要切實增強發展樞紐經濟的政治責任感和時代使命感,加快形成黨政領導、部門負責、市縣聯動、社會參與的工作格局。各級政協組織和廣大政協委員要發揮自身優勢,積極為發展樞紐經濟獻計出力,助力長江經濟帶重要樞紐建設。
熊征宇指出,近年來,市政協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工作的重要思想,牢牢把握政協性質定位,推動政協團結民主的“朋友圈”不斷拓展,委員履職為民的“好聲音”更加響亮。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也是人民政協成立75周年。全市各級政協組織和廣大政協委員要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成立75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堅持正確政治方向,統籌完善協商民主體系,健全協商民主機制,拓展協商方式和平臺,為宜昌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湖北實踐中走在前、作示范廣泛凝聚人心、凝聚共識、凝聚智慧、凝聚力量。
王均成說,全市政協系統要認真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充分認識宜昌構建高能級綜合交通樞紐,加快做大樞紐經濟的重要性,深化調研協商,廣泛凝聚共識,為宜昌加快建設長江經濟帶重要樞紐獻良策、立新功。要發揮專門協商機構作用,綜合運用調研視察、協商會議、提案工作、反映社情民意信息、民主監督報告等各種履職方式,促進協商成果轉化運用。要發揮政協制度優勢,立足崗位實際、發揮專長優勢辦實事、解難事。要切實提高政協工作質量,著力提高政治建設水平、理論武裝水平、服務中心大局水平、推進改革創新水平和自身建設水平,助力宜昌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湖北實踐中走在前、作示范。
會議審議通過了《市政協七屆十五次常委會會議關于“構建高能級綜合交通樞紐體系,加快做大樞紐經濟”的若干建議》和有關人事事項,并開展專題講座。
市政協副主席陳和春、張發衛、孔福生、王大真、饒玉梅、冉錦成、柳兵、靳鵬及秘書長周鴻出席會議。(記者 雷鵬程 劉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