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協召開專項民主監督協商座談會
聚焦醫保服務 讓看病就醫更便宜
2021年12月17日,宜昌被確定為全國DIP付費示范點,是湖北省唯一入選城市。DIP付費是按病種分值付費,是利用大數據將疾病按照“疾病診斷+治療方式”組合作為付費單位,結合醫保基金總額確定每個病種的付費標準,并按此標準向醫院付費。
10月11日,市政協召開專項民主監督協商座談會,邀請相關部門負責人、政協委員和群眾代表,圍繞“優化醫保服務、提升群眾滿意度”廣開言路、獻計獻策。市政協副主席張發衛出席會議。
座談會上,市醫療保障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宜昌始終堅持開拓創新,支付方式改革試點全國示范,作為國家DIP支付方式改革示范城市,已實現住院機構、參保險種、住院病例“三個全覆蓋”,參保患者次均住院費用、自負比例、平均住院日“三下降”。
8月30日,市政協教科衛體委員會組織調研組赴宜都,就“優化醫保服務、提升群眾滿意度”開展民主監督調研。
8月以來,市政協圍繞“優化醫保服務,提高市民滿意度”主題,開展協商式監督,成立調研組,深入全市各地走訪醫保經辦機構、醫療機構服務窗口和居民,了解全市醫保服務情況,聽取意見建議。
如何推動醫療保障制度改革各項舉措落到實處,讓群眾享受到更加便利、可及的“家門口”醫保服務?市政協委員結合前期調研情況積極交流發言、建言獻策。
民進宜昌市委會副主委黃利紅建議,提升便民服務水平,稅務部門優化稅務征收繳費系統,方便群眾參保繳費;醫保部門要充分發揮鄉鎮、村級作用,及時回應群眾關切;全面做實醫保基金市級統籌,統一醫保基金收支,提高市級醫保基金抗風險能力。
民革宜昌市委會專職副主委劉祖華建議,進一步優化門診共濟政策,增加個人賬戶余額使用范圍,依據相關政策配套將產前檢查、疫苗接種等項目支付、家庭共濟納入門診統籌。按一級醫療機構住院起付線設置門診起付線,按上年度職工人均醫療機構門診診療費和藥店購藥費為基礎,,科學確定當年職工報銷上線。
農工黨宜昌市委會專職副主委易國芝建議,大病保險支付方式改革要綜合考慮收治疑難重癥患者多的醫療機構大病保險費用較高的實際;出臺耐多藥肺結核幫扶政策;DIP等級系數與醫療服務價格的等級系數保持一致;DIP付費的基層病種數量擴大到總病種的15-20%,進一步激發基層醫療機構活力。
張發衛表示,相關界別政協委員深入基層調查走訪,形成了有分量的報告,充分反映了群眾的心聲,也對醫保服務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解決措施和建議。接下來,要與政府部門進一步研究,回應群眾在醫保服務中反映的熱點、堵點、難點問題,真正做到讓群眾滿意,讓醫保參與各方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