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6日上午,市政協七屆一次會議舉行大會發言,14名政協委員圍繞關系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問題和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實際問題,分別提出了建議。本網摘要發布。
1月6日,市政協七屆一次會議舉行大會發言。圖為會議現場。記者 吳延陵 攝
實施屈原文化戰略引領 建設城市文化品牌
市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
建議:深化區域文化源流研究,樹立核心文化品牌。發揮屈原文化研究院龍頭作用,從追尋屈原生平、梳理屈原文化脈絡、闡發當代價值三個維度深化研究。
推動屈原文化發展戰略實施,完善研究傳播體系。推進屈原文化元素植入,以文興業興城。讓屈原以多樣化的、可觸可感的方式,滲透在產業發展、城市更新和市民生活之中。
要堅持久久為功,協同文化戰略引領和項目持續支撐。
按照有為政府和有效市場,實現屈原文化戰略引領。建強文化人才隊伍,壯大文化產業主體,加強屈原文化研究傳播協同,動員社會力量,形成研究傳播傳承的強大合力和廣泛影響力。
科學劃定城鎮開發邊界 更好塑造城市空間形態
民革宜昌市委員會
建議:重點突破,統籌要素配置。全力構建“1個主城、4個副城、2個新城、2條發展軸”的都市區空間格局。
生態優先,優化空間布局。堅持“東進、北拓、中優”空間發展戰略,塑造“濱江親水、帶狀組團”城市特色新風貌。
集約節約,實施精明增長。實施增存掛鉤,適度控制老城區居住用地規模和開發強度;提高產業用地效率,推動產業集群化發展。
完善機制,實施創新管理。創新“飛地經濟”機制與工作方式,推動人口、產業、用地等優先向市級產業園區積聚,實施邊界內、外差異化管控。
加強重點產業鏈建設 培優工業經濟發展生態
市政協經濟委員會
建議:完善鏈長制工作機制,強化組織保障。編制產業鏈圖譜和清單;做實鏈長例會制度;落實各方工作職責和目標任務。
推進產業鏈與創新鏈融合,拓展技術支撐。建立重點產業鏈研究院,打造更多專精特新產品;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在領軍企業、鏈主企業率先融合應用。
細化產業鏈支持政策,精準扶持引導。一鏈一策“對癥下藥”,提高其完整性、成套性。
加快產業鏈基礎建設,提供公共服務。構建完善的園區配套設施和服務體系鏈。
對配套企業加大信貸支持力度,強化金融支撐。提供更多個性化融資服務。
大力提升宜昌經濟外向度 支撐內外循環“雙翼齊飛”
民建宜昌市委員會
建議:優化體制機制,打造外向型經濟發展“主引擎”。加強部門協調合作機制,各類政策協調、互補、疊加。推動“宜荊荊恩”區域間外向型經濟專業化分工和協同發展。
強化開放平臺功能,打造外向型經濟發展“助推器”。強化綜保區“磁力效應”;引導和鼓勵外經企業組建貿易企業在宜采購;加快建設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
營造一流營商環境,打造外向型經濟發展“防護罩”。重點扶持對外貿轉型升級基地建設、新業態發展、口岸功能提升、招商引貿獎勵等;完善出口鼓勵政策;優化物流補貼政策;強化外向型經濟招商引資政策。
夯實外貿產業基礎,打造內外貿融合“新典范”。對重點外貿企業實行“一企一策”幫扶計劃;開展“一縣一業”縣域外貿產業培育行動;加快培育各類“前店后廠”式專業化市場。
聚焦物流通道建設,打造內外融合“新賽道”。加快探索與岳陽、九江共建沿江下行出??焖偻ǖ?;完善物流大通道建設;加快探索港口+物流、金融、商貿、加工制造等新模式;降低綜合物流成本;促進外貿產業與物流業深度聯動、融合發展。
大力推進城市大腦在磷化工行業的應用
九三學社宜昌市委員會
建議:實現城市大腦向磷化服務產業延伸。以建設城市大腦為契機,深化磷化產業服務。在治理層面,依托化工園區,聯合環保、交通、消防等部門,采集磷化工企業的生產、能耗、環保等相關數據,開展監管。在服務層面,由城市大腦統一調度、分配相關資源到園區,做到數據來源于企業,服務、賦能于企業,做到資源的統一調配與管理。
不斷豐富應用場景,穩步推進“磷化小腦”建設。從企業到園區再到行業,分層級逐步實施。在企業,選擇數字化基礎較好的企業先行試點,幫助企業進行智慧化升級,讓企業清晰、系統地了解運行狀態,同時也為磷化工行業數字化管理提供基礎數據。在園區,建設具有強大數據分析能力的管理平臺,充分利用收集到的企業數據,對園區企業全面在線監管。在行業,以企業數據為基礎,以園區為載體,逐步推行宜昌市磷化工企業數字化管理,為磷化工行業提供全產業鏈數字化服務。
“雙碳”背景下推動民營企業轉型發展的建議
宜昌市工商業聯合會
建議:優化產業結構,發展低碳產業集群。引導和幫助民營企業產業升級和優化,培育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高效益的新型戰略性產業,逐步建立以低碳排放為特征的產業集群。
加強技術研發,提高技術水平。吸引、鼓勵其他地區技術力量為宜昌民營經濟提供技術研發服務;引導、鼓勵民營企業本身增加科研資金投入;引導、鼓勵宜昌科研機構、大專院校針對本區域民營企業進行技術研究和創新。
建立服務體系,促進低碳發展。完善為民營經濟低碳化發展服務體系。完善低碳能源體系,降低碳能耗。完善多元能源體系,提高低碳、無碳能源的終端能源消費比重和效率。
拓展融資渠道,增加資金投入。采取財政貼息、財政擔保等形式,增加對綠色環保型民營企業的融資。允許部分民營企業直接融資,提高資本市場直接融資的能力。利用產業信用擔?;?,拓寬民營企業間接融資渠道。
關于創新“兩壩一峽”體制機制的建議
市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
建議:管理體制創新。建議整合三峽壩工委、三峽旅游新區,組建宜昌市“兩壩一峽”文化旅游新區。采取宜昌高新區白洋工業園、生物產業園等托管開發模式,將西陵峽口片區、平湖半島片區、西壩片區,夷陵區太平溪、樂天溪、三斗坪、點軍區牛扎坪等區域托管給文旅新區。合理設置事權財權,做實文旅新區。規劃、建設、國土等行政權力行使可參照宜昌開發區運行模式,由文旅新區獨立行使。
經營主體創新。探索通過并購、托管、股份合作等方式,加快推進市場主體整合,把區域內的經營主體整合成2-3家大型運營主體,避免無序競爭、低效重復建設。
投資體制創新。明確文旅新區的投資主體,采取園區式發展模式,通過多方投資、多主體建設、運營區域內的重點項目。建立以政府投入為引導、社會資金為主體、依靠市場機制籌措資金的多元化投融資體系。
聚集力量匯集智慧 打造區域 科技創新中心
民進宜昌市委員會
建議:找準創新發展和市場需求的契合點穩中求變。高水平推進宜昌高新區發展,高標準規劃建設宜昌科教城,統籌產城規劃,提升高端產業和區域創新功能。積極融入國家、省、“宜荊荊恩”發展戰略,依托各類創新主體,建設生物醫藥、新材料等六大創新產業鏈。
挖掘資源稟賦和生產要素的潛力點釋放動能。高標準打造“三峽人才城”,高標準建設湖北三峽實驗室,形成具有宜昌特色的科技創新平臺體系。整合各類科技資金,用在關鍵科技工程和關鍵科技人才上。
緊扣創新發展和群眾需求的連接點持續發力。全民共建科創中心,全民共享科創成果。主動對接企業進行減稅降費相關輔導,助力企業加大科技創新投入。持續推薦評選“最美科技工作者”等工作,激發科技工作者激情。
加快茶旅融合 全面推進宜昌鄉村振興
市政協委員、五峰土家族自治縣文化和旅游局局長 陸業鑫
建議:推動“詩美茶合”。屈原是世界文化名人,王昭君是民族和平使者,五峰長陽土司文化底蘊深厚,宜紅茶歷史悠久。建議挖掘“詩人”“美人”與“萬里茶道”的聯系,充分整合茶專籍、茶詩文、茶藝術、茶歌曲、茶戲曲資源,豐富文化內涵、營造詩美茶韻。
推動“茶旅融合”。建議啟動五峰漁洋關世界茶旅古鎮建設,以“最美茶園”和“美麗茶鄉”為基礎,恢復茶碼頭和茶葉市場,做響“世界茶旅”品牌。推動品牌培育。建議大力實施品牌培育、龍頭壯大、補鏈強鏈、品質提升、市場拓展和科技賦能工程,培育10個左右全國茶葉百強企業。市縣兩級強力推廣“宜紅”公共品牌,重現“祁紅”“宜紅”“滇紅”三足鼎立之勢。
推動傳承創新。建議支持宜紅茶、罐罐茶、采花毛尖等傳統技藝的保護與傳承;舉辦常規制茶工藝賽事;加大茶葉人才引進和培養力度;著力推進茶葉生產設備創新研發,穩定和提升茶葉品質。
發揮鄉村治理基礎性作用 推動鄉村和諧發展
市政協委員、遠安縣文化和旅游局局長 田園
建議:強化自治基礎,實現鄉村治理有力。完善基層治理組織建設。打造以黨的基層組織為核心、村民自治和村務監督組織為基礎、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合作組織為紐帶、各種社會服務組織為補充的農村治理組織體系。完善村民協商共議制度、村規民約自律作用、基層干部能力提升機制,推行民情懇談會等協商共議制度。加強村“兩委”干部的法律知識培訓等。
強化法治保障,實現鄉村治理有序。健全三農支持保護制度。強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制度性保障。深化鄉村法治宣傳教育。發揮“一村居一法律顧問”等制度作用。完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立健全律師、檢察官、法官進村制度。強化涉農執法司法能力。
強化德治引領,實現鄉村治理有魂。加強鄉村文明建設。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增強人們情感認同和行為操守。不斷深化拓展“道德理事會+”等好做法、好機制,挖掘老黨員等德治潛能。推進鄉村移風易俗。強化黨員干部、村民代表等道德引領責任。
進一步完善科創人才支持政策 打造環三峽大學創新生態圈
民盟宜昌市委員會
建議:優化人才類型。將現有人才類型優化為國際國內一流高層次科創人才、基礎前沿科創團隊、重點產業領域科技人才等。
明確引育重點。建議引進培養人才以資源整合及橫向應用創新型人才為主、原創性研究人才為輔,發展到“起飛跳躍”階段再調整。
搭建多元化平臺。圍繞“高精尖缺”人才干事創業平臺,突出產業導向集聚人才;探索利用中國(湖北)自由貿易試驗區宜昌片區政策,建設宜昌“國際創新島”,引導留學人員成立海創中心;優化外國人來宜工作許可等審批流程。
改革評價機制。實行符合科研創新、企業發展業內評價;聚焦人才引進等環節,賦予創新領軍人才更大技術路線決定權等;健全以創新效果等為導向的科技人才評價體系。
提高“組團式”服務人才質效。加大住房保障體系覆蓋面。分層分類提供子女保教、入學等服務。
打造一流“營智環境”。強化生產性服務業配套支撐。強化知識產權保護。對引進人才單位給予稅收等優惠。
加強鄉村中醫藥人才培養 助推健康宜昌建設
農工黨宜昌市委員會
建議:建立“四雙”基層中醫藥人才培養模式,補齊鄉村中醫藥人才不足短板。
“請師出山+定向培養”雙軌并進。支持縣市區以鄉鎮(街辦)為單位,對退休老中醫摸底登記,鼓勵符合條件老中醫開辦中醫診所或繼續服務。啟動全科中醫藥學專業農村訂單免費定向生培養。
“師承培養+院校教育”雙輪驅動。成立中醫師承教育研究中心,培養實用性人才。建立健全院校教育、繼續教育相結合,師承教育貫穿始終的中醫藥人才培養體系。
“引進人才+送出學習”雙向發力。邀請名老中醫或上級醫院醫師在基層醫療機構設立工作室。
“情懷留人+政策扶持”雙管齊下。將基層中醫人才隊伍建設納入全市鄉村振興戰略和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規劃統籌謀劃。加快建立行業表彰長效機制。
培育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 加快構建農業全產業鏈
市政協農業界別
建議:在龍頭企業培育上發力。引培結合,著力培育基地型、加工型、市場型、科技型、服務型龍頭企業。支持柑橘等優勢特色產業率先突破。緊盯隱形冠軍企業,重點撫育。大力發展產業鏈招商。
在補鏈強鏈延鏈上發力。大力發展柑橘、茶葉等產業精深加工。在做好傳統鮮銷鮮售基礎上發展凈菜加工、中央廚房等新模式。推進農業與文旅深度融合。
在擦亮品牌營銷上發力。加大對“宜昌蜜桔”等公用品牌宣傳推廣。加快建設三峽柑橘交易中心等產地市場。深挖屈原、昭君等文化元素,為農產品“賦魂”。推動線上線下品牌推廣對接。
在要素聚合支撐上發力。建議市、縣兩級規劃新建或改擴建一批現代農業產業園。加快建設宜昌農業科創中心。
在完善工作機制上發力。加快推進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等農業重點領域、關鍵環節改革。做實鏈長制。
關于積極應對我市人口形勢的建議
市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 市政協婦聯界別
建議:高度重視宜昌超低生育水平現狀,樹立新的人口理念。將人口與資源、環境發展放在同等重要位置。
加強人口發展戰略研究。建議由發改委牽頭,成立全市人口發展戰略研究領導小組,聘請智囊團。
增強城市人口聚集能力。發展教育能迅速增加城市人口和城市活力,建議給予三峽大學“雙一流”建設更多支持,加快三峽航空學院、轉設三峽科技學院及三峽職院新校區建設??稍谖錆h部分重點院校周邊設立專門人才引進機構,為大學生落戶宜昌提供咨詢服務。建議簡化大學生到宜昌落戶、就業程序和流程。
分擔生育成本減輕生育壓力。及時出臺對二孩、三孩發放生育補助政策措施。大力鼓勵和支持用人單位、街道社區和社會力量興辦嬰幼兒托育服務機構,形成全日托、半日托等形式服務網絡。完善女性就業權益保障。大力發展銀發經濟。